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6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氏星經》:「斗星七,其杓上衡下,為權主,吳分野。」 明桑悅云:「須女、虛、危、元枵也。」 青州分野,自濟達河,其象為天津。絕雲漢之陽,而岱宗為十二諸侯之府,比於星紀,與吳越同占。南斗,牽牛,星紀也。吳、越,揚州分野。南斗在雲漢下流,當淮海間,為吳分。牽牛去南河浸遠,自豫章迄會稽、南粵嶺徼,為越分;蘇、松、吳地屬於南斗無疑。

舊志《春秋緯文耀鉤》曰:蒙山以東至於南江,會稽、震澤,徐揚之間之州屬,權吳所直,連跨數州,松實吳地。是知天文之權星,乃吳分野矣。《上海縣志》:松郡屬南斗,於辰為丑,而西學家又以海邑直二十五度。

《青浦縣志》:青浦析壤,在松西北,吳之東南,越之正北,則分星可類推矣。第南斗牽牛,星紀也,直天漢下流,亦當淮海間,為吳分邑。居澤國正中,上應天漢末尾得其斗氣居多,故人文輩出,實雲漢昭回之助。

松江府山川考一       府志

本府。華亭縣婁縣附郭。

金山 在府東南海水中。舊《志》云:去府九十里。周康王嘗於此築城,其北,即古之海鹽縣,後淪於水。山有平坡,可二十人坐,其北有寒穴。周康王東游,築城,南接金山,曰金山城。去城十里許,當潮勢奔猛處,有周公墩,蓋古人所築以防海者。每歲,武臣率兵入山,巡邏海寇,謂之「搜山。」 寧、紹諸州漁人,多棲泊其間。

小金山 疑在海中。楊維楨云:「予嘗北渡揚子,訪金山之勝,而不知淞之南,又有所謂大金、小金,出沒於雲海之中,如壺嶠之在弱水外也。」 城山 ,《舊經》云:「山狀周環如城,因名。」 又云城山高八十丈,與佘山等。或說干山後一支北引曰繩山,俗傳天馬韁也。吳音繩與城同,疑城山或因此而誤。或曰佘山前一支,迴繞若牆,疑是許山 ,一名焦山,在金山東,距衛五十八里。浮山 ,按《明一統志》在府城東南一百里海中。勝山 ,在金山西松郡前志有浮山,而勝山不載,或云一山而異名耳。

竹嶼山 ,距衛東南七十八里,在許山左達岸山 。按《明一統志》在府城東南一百六十里海中。

查山 在張堰南稍東去秦山十餘里,舊名遮。《集仙外傳》云:「查玉成鍊丹海上小山中。」 今山臨海,上有浴丹井,而鄉名又曰僊山,其當為查無疑也。

崑山 府西北二十三里長谷之東。陸氏之先葬此。後機雲兄弟有辭,學人以為玉出崑岡,因名。山形圓秀而潤,旁無附麗,望之如覆盎然。蘇縣名崑山,義取乎此,因其地有馬鞍山,俗誤為崑松,人遂以小崑自名,其實非也。潘尼《贈陸機詩》云:「崑山何有?有瑤有珉。穆穆伊人,南國之紀。」 則名已在機雲前矣。從西北攀躋而上,有閣宏敞,可眺泖湖,其半有讀書臺、婉孌草堂、白駒泉,僧供二陸主於佛殿之西軒,其巔為泗州塔院、三聖閣下瞰大泖,在几席間,梵燈漁火隱現於蒼煙杳渺中,茲山兼以水勝也。

機山 在府城西北二十里,以陸士衡得名。山下有平原村,亦以機為平原內史故也。前有陂澤,人家散布汀岸,隱然若圖畫。《圖經》云:「崑山之北,又有機雲,兩山以弟兄得名。」

干山 在府城北二十九里。機山東有水紆迴,從橫雲來,經山下北去郡諸山之最高大者,以形如天馬,稱為天馬山。或傳干將曾此鑄劍。又舊圖經云:「有干姓者居此。」 《圓智寺記》亦謂:山後皆干氏所有,故名。山上多琳宮梵宇,春時遊人甚盛,畫船鼓吹,遙從綠野細水中來,纚纚不絕。嶽祠之側有來鶴軒。其西穿堂當小山,石壁若屏障然。右瞰泖湖,一白萬頃。山頂有雙石魚,相傳風雨化去。其脅有泉,遊人掬以沬面,云能明目。有二陸草堂,在圓智寺,為士衡讀書處。山有雙松臺、餐霞館,有浮圖七級,登覽者極江海之觀,故稱「干山」 為九峰之甲云。

秦山 ,在張堰鎮西,俗呼為秦望,謂始皇曾登此望海,故名。按《嘉禾志》《寰宇記》,海鹽、崑山俱有秦望山,亦謂之「秦住。」 又載秦皇馳道,在華亭崑山南。按三邑封境,鄰接諸山,相望不百里,以馳道參之,豈祖龍俱嘗駐蹕而有斯傳乎?山之陽有仙人洞,外僅容趾,內轉深黑。嘗有秉燧入者,行漸寬廣,未及半燧而返。其巔生異草。取藏笥中,久而沐以湯,鮮翠如生,因名「長生草。」

柘山 在府南六十五里柘湖中。山生柘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