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6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申,學舍壞於風雨。丁酉,知縣高宮重修。宣德元年丙午,巡撫大理寺卿胡概改作明倫堂,復為堂於後,曰《進修》,教諭林輔董其役。正統四年己未,推官楊政重建大成殿、新戟門及兩廡。八年癸亥,知縣李希容建觀德亭。教諭程完義、訓導胡穗、趙建相其役。弘治三年廣學基為橋於泮池,制大備。七年甲寅,知府陳讓建崇文閣於講堂後,其址故進修堂也。八年乙卯,知縣劉琬闢鴻達街。嘉靖元年壬午,知縣聶豹重修學宮。萬曆五年丁丑,知府賈待問重修廟學。二十年壬辰,知府詹思虞、華亭知縣項應祥重修廟學。天啟間,知縣徐尚勳重修學宮。崇禎元年戊辰,知縣鄭友元重修學宮。

皇清順治十二年乙未,教諭王道光修儒學「明倫堂。」

及門廡公廨重建「啟聖宮崇德堂。」

學田 :元末凡割私田一萬畝有奇以贍塾。後塾改為縣,學田散佚不可考。

明嘉靖四十五年,刑部侍郎徐陟助田二百七十四畝有奇贍學。萬曆十一年,知縣陳秉浩捐公費銀五十兩,置田三十六畝九分贍學。十二年,邑人董晉助田贍學,計四十一畝一分三釐。二十四年丙申,知縣張繼桂始以入官田贍學。自後兵備副使鄒墀、知縣熊劎化、知府張九德、知縣章允儒、巡按御史馮英、知縣鄭友元相繼行之,凡為田六十一畝有奇。二十六年戊戌,邑人太僕寺卿林景暘助田九十八畝三分八釐,贍學教諭李官有記。三十七年己酉,邑人知府徐琳助田一百五十畝,尚寶司丞徐肇惠助田三百五十畝四分有奇。贍學馮夢禎、范允臨各有記。四十一年癸丑,巡撫徐民式、推官吳之甲置贍學田九十二畝有奇。天啟五年,邑人按察副使朱本洽助田一百畝有奇。贍學何三畏有記。

婁縣儒學 :順治十三年,割華亭西界置婁縣巡撫張中元請先設教職,司儒學事,分華亭弟子員之半隸之。明年,提學僉事張能鱗議建學宮,使訓導馮瑄擇視基址,而郡人亦有以地獻者。哲工相度,龜食協吉,而規制一新焉。

外縣

上海縣儒學 在縣治東,本上海鎮學也。初在長生橋東北。宋咸淳中,鎮人唐時措市韓氏屋,立「文昌宮」 ,請於監鎮董楷,作古修堂,為諸生肄業所。元至元二十八年辛卯,鎮升為縣。三十一年甲午,知縣周汝楫乃更為縣學,繕葺未竟。明年,廉訪僉事朱思誠以按部至,委邑人萬戶費拱辰成之。大德中,松江判官張紀、縣丞范天楨增拓學宮,於是學制始備。至大三年庚戌,廉訪僉事吳彥升遷學於縣治之西,邑人都轉鹽運使瞿霆發助田以建學。延祐元年甲寅,縣丞王珪改建學於縣治東。至正十一年辛卯,縣丞張議重作廟門齋舍,知縣何英作明倫堂於廟左。明正統四年己未,提學御史彭勗、巡按御史蕭啟命知縣張禎大作學宮。八年癸亥,颶風壞學舍,巡按御史鄭顒復修學舍,復新。陸友常建儒學,陸大本新櫺星門、學門。金彥英立饌堂。天順中,知縣李楘改建講堂,增兩齋,左曰「育英」 ,右曰「致道。」 成化二十年甲辰,知縣劉琬作尊經閣於明倫堂北。弘治七年甲寅,知縣董鑰市地東南隅,以廣學舍。十二年乙未,知縣郭經「築大成殿、講堂前月臺。」 正德十四年己卯,知縣鄭洛書重建大成殿、養賢堂,訓導劉充作《祭器》,訓導劉昱樹柏於廟門。十六年辛巳,知縣梅凌雲以義租重修。萬曆三年乙亥,知縣敖選重修學宮,增置學廛於東南隅。九年辛巳,教諭徐常吉作「三友軒。」 十二年甲申,知縣顏洪範重修學宮。時大成殿、啟聖祠皆重新之。又廣明倫堂月臺,填教諭宅洿池。十九年辛卯,知縣楊遇命義民朱錦重修學宮。三十年壬寅,知縣劉一爌闢儒學地,時新作黌門,勒文於壁,曰:《璧水宮牆》。四十七年己未,知縣呂濬重修學宮,復學前侵地。崇禎七年甲戌,知縣劉潛修葺啟聖祠、明倫堂。

皇清康熙十年辛亥,知縣朱光輝重修宮牆八十餘。

丈,教諭陳迪葺治尊經閣、名宦、鄉賢祠。十三年甲寅,疾風壞儒學,知縣陳之佐重修,教諭馬廷桂助成之,郡人許纘曾有《碑記》。十六年丁巳,邑人孫暨修儀門兩廡。二十二年癸亥,知縣史彩重甃儒學前月臺、丹墀兩廡,舊係甎甃,歷久破缺。今易以石,一望平砥。二十四年乙丑,知縣史彩大加修葺。數月之後,鴛瓦虹梁,巍然矗立。乃築垣鋪磚,牌位、神廚、供桌、石座、石階,俱一一易舊而新之,宏深峻潔,煥然改觀。以兩廡儀門,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