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餘里,潮沙壅障,茭蘆叢生,已成平陸。欲即開浚,工費 浩大。且灔沙淤泥,浮泛動盪,難以施工。」臣等相視得 嘉定之劉家港,即古婁江,徑通大海;「常熟之白茅港 徑入大江,皆係大川,水流迅急。宜浚吳淞江南北兩 岸安亭等港浦,以引太湖諸水入劉家、白茅二港,使 直注江海。又松江大黃浦乃通吳淞要道,今下流壅 塞,難即疏浚。旁有范家浜至南蹌浦口可逕達海,宜 浚令深闊,上接大黃浦以達泖湖之水,此即《禹貢》三 江入海之跡。俟既開通,相度地勢,各置石閘,以時啟 閉。每歲水涸之時,修築圩岸,以禦暴流。如此則事功 有成,於民為便。」

《治水碑略》
王鏊

「今天下財賦多仰東南,東南財賦多出吳郡,而吳郡 於東南地最下,最多水患。南方夏秋間最苦多雨,蘇 湖渺然輒成巨浸,故官多逋負,民多流殍。」於是廷臣 爭言水利,而以吳淞白茅港為首,請設官專治。時巡 撫應天、西蜀李公方著名績,詔即委之。進工部尚書, 得便宜從事。復以工部都水郎中林君文沛、顏君如 瓌佐之。公博訪群策,相度源委,謂「東南諸水,咸匯太 湖,由三江入海,而東江久失故道,不可復尋,獨婁江 尚在。吳淞江雖在,而多咽。其別出一支,從常熟白茅 港入海,最大且駛,而海沙淤塞,久成平陸,民且屋廬 墳墓其上。自成化以來,每議開之,輒畏難而止。夫太 湖吞納眾流,猶人之腹,白茅、吳淞則尾閭也。陽城、昆 承、華亭諸處,猶脈絡也。尾閭不泄,腹且脹,為病四支, 百脈悉病矣。」公乃駐節湖上,度地賦功,量功賦役,仞 淺深,計遠邇,力賦諸近,財取諸遠,廬舍有次,樵爨有 所,分授以責成,時犒以行賞,不數月功告成。初,白茅 自北達於江,河形詰屈,不可復通,乃改就東南,挑平 陸直注諸海。自雙廟至東倉,通一萬七千二百九十 二丈,其深一丈五尺,闊三十三丈。白茅上流又開尚 河、昆承、陽城湖各隘,為塘、為洪、為港、為涇、為漊者,凡 十有九。吳淞江上流頗通利,自下界浦至舊江口,不 復容舟,因其舊形,廣之深之,凡六千三百三十六丈, 其深一丈二尺,闊十八丈。白茅港口海潮日至,沙泥 易淤,「則為石閘一。陽城潮水至斜堰分流七浦塘,則 可少殺白茅之流,又為堰一。淞江勢弱,不能蕩激,易 淀且淤,又為石閘一。蓋疏宜興、湖州諸淤水歸太湖 無礙,則常之宜興、武進,湖之烏程、歸安,松之華亭,可 無水患。浚吳淞、白茅之淤,太湖之水入江海無礙,則 蘇之長洲、常熟、崑山,可無水患。而吳淞、白」茅之役最 大,功費尤多,始事於正德十六年十月,嘉靖元年四 月訖工,凡為工四十一萬二千五十三,銀為兩若干, 米為石若干,費亦大矣。保而勿壞,則在後之人焉。勿 廢疏瀹,勿惰啟閉,勿縱豪強,勿規小利,所以保之也。

《崧宅辯略》
陸深

松澤,非崧宅也,予嘗遊焉。九峰聯絡其前,吳淞橫亙 其北,襟以橫泖,帶以大盈,地窪而土洳,實松江之下 流,蓋一澤也。有阜隆然,相傳為晉袁崧宅,遂以名。予 退而讀《晉史》,隆安四年,崧以吳國內史來築滬瀆壘。 明年,孫恩陷滬瀆,崧遇害,史不列之。死事之傳,蓋諱 之也。於《袁瓌傳》中題曰「山松」,且二其名,以識史家之 「深意。不然,豈山松者又一人耶?或曰:『崧之後僦居於 此,故名』。夫晉、宋六代,避諱特甚,焉有子孫居其地,而 敢以祖父名之乎?是又非也。故凡言松者,若《松子里》 之類,皆因於松以名,非附名於崧也。」「然則機、雲以名 山者,亦盡非與?」曰:「是殆其鄉人之志,而非陸氏後人 之所為也。夫機、雲之死,並非正命;文」章名世,實維鄉 榮。況陸氏於吳,累世將相,功德甚深,惜才懷惠之人, 眷眷於山川桑梓者,情也,亦實也。若崧者,上豈得與 諸陸伍,下豈得與二俊班耶?故曰:「松澤,非崧宅也。」舊 本名松澤耳,故今其地水屢為災,周文襄公嘗欲經 理之。予蓋聞諸故老云。

《慧日寺記》
董其昌

青浦之西有佘山,山之東麓有沐堂、慧日禪寺,刱自 宋太平興國三年,治平二年賜額「住持僧法慶專領 其事。」元年兵燬,萬曆改元,僧圓實同郡人長寧令徐 充,步蓁莽間,得古井,即「洗心泉」在焉。遂從林氏贖得 其址,約十畝有奇。而少師徐文貞與宮保平泉陸公 相與倡緣鼎建,并置田二十五畝,以資香火。長史太 沖袁公,冏卿、弘齋林公及余輩,漸次捐貲。至萬曆癸 酉,而大雄寶殿成。文貞公之從子中翰師庵兄弟,又 撤屋材助之,而大觀法界樓成。又明年,鐘樓成,又明 年,《護諸童子殿》成,而此寺遂為九峰,莊嚴名剎矣。予 嘗與陳仲醇、袁微之歲遊於此,每愛其寺徑逶迤,清 陰蒼翠,上不見日,而鐘聲殿角,往往出修竹白雲之 間,為流連不忍去。今復滾滾長安馬頭塵,視沐堂不 在天際耶?殿北隅石壁數仞,藤蘿覆之,陸宮保書「雲 崖風壑」四字,勒三石。又脫禪衲題小像一軸,手付寺 僧。而文貞公則奉世廟欽賜袞蟒,留鎮山門。兩先生 流風餘韻,與老坡解帶故事若合一轍,抑又茲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