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青塢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湖㳇鎮南。趙塢 ,在縣南六十里頤山南。

張相塢 在縣東南七十里,鳳川沈尚書積中留詠。

「楊塢   」 、「金竹塢  。」 「石塢。」

卲塢 巳上四塢俱在縣東南六十里外。「乾元𡵚 」 在縣西南九十里,內有仙人臺,高可半里,遙望石壁陡峻,亦奇觀也。

太湖 在縣東四十五里。南踰蘭山抵童塘嶺入長洲界;北越竹山抵百瀆口分水墩,入武進界。其占本縣東境百里,而遙納七十四瀆西來諸水,下注三江以達于海,水旱咸賴焉。《禹貢》曰「震澤」 ,《爾雅》曰:「具區」 ,《左傳》曰:「笠澤」 ,《史記》曰「五湖」 ,皆謂此也。

滆湖 一名西滆沙子湖,在縣西北四十里,東西廣三十五里,南北廣百里,與武進縣中分其界。南通荊溪,迤邐接溧陽、金壇。《祥符經》云:「滆湖多白魚,南連沙子。」 昔有滆姓者,攜龍殼歸,地遂陷成湖。嘗遇煙霧,或見蜃樓。沙子即湖嘴,風浪掀涌,亦一險也。

洮湖 ,一名長塘湖,《一統志》塘作「蕩。」 在縣西北一百餘里,東西三十里,南北九十里,與溧陽、金壇分界。《風土記》云:陽羨縣西有洮湖。郭璞賦云:「具區洮滆。」

荊溪 在縣南二十步,廣二十二丈。上受溧陽、金壇諸流,下注震澤,誠水道之咽喉也。明時以倭警,砌塞兩關。關口窄小,西來水稍為阻滯,且民居稠密,兩涯積棄穢土,日漸淤塞。萬曆元年,韓令容重加疏浚,民甚便之。今淤塞如故。西溪 一名「西九」 ,在縣西關外。凡金壇、廣德、溧陽并本縣迤西諸山澗水,流匯于此,乃貫城繞郭,經東溪以下太湖,其長幾三十里,汪洋浩蕩,茫然巨浸。謂之「九」 者,蓋自汫浰以抵關城,計三九二十七里也。

東溪 一名東九,在縣東關外。西南諸山水從西來而下太湖者,並匯于此,汪洋浩蕩,一同西九,其湍流頗殺,而深則過之,名「九」 之義亦然。新溪 在南興門外一里,宋嘉祐中,令司馬旦鑿。

洑溪 在縣東三里。源出君山,北入荊溪,以水勢洄洑,故名。

朋溪 在縣東北五十里,即下漳港之支流。宋令董升卜居建橋,有《記》不存。

吳溪 一名「浯」 ,在縣東北十五里,西通荊溪,東入太湖。

陽溪 在縣東北四十里。源出陽山,東入太湖。屋溪 在縣西南七十里,源出章山,北入荊溪。慈湖溪 在縣西南八十里,源出沸泉山,北入荊溪。亦名「西洋渚溪。」

桃溪 一名「張溪」 ,在縣西南六十里,源出茗嶺,北入荊溪。

東瀉溪 在縣東南三十六里。陸希聲《頤山錄》謂:山前百餘步,眾流合而東,故名。任昉詩云:「長溪水東舍。」 顧況云:「家住宜興東舍。」 溪水曰東舍,則「舍」 即瀉之義明矣。「況」 二字聲相近,古人偶用字不同耳,非訛也。此溪舊稱兩岸多藤花,春時照映水中,青綠可愛,故舊名畫溪,一名蒙溪,一名五雲溪。郡守陳襄詩備矣。

忻溪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產水菖蒲。兩涯多產竹,其土骨如石,好事者斲為「小峰巒。」

《考溪 考》當作「涸。」 在縣西九十里,分界山北。溪多石子,雨暴至,水奔迸流入慈溪,晴則涸。蓮河溪 ,在縣西六十里,出源𠙶山,東入白雲涇。

爛路溪 在縣西五十里,北流至臨津前入塞溪。

塞溪 在縣西北七十里,源出洮湖,入洋。渰丫溪 ,在縣西四十里。

都山渰 在縣西北六十里。源自洮湖,匯于山下,流入滆湖。

臨津渰 ,在縣西北五十里,都山渰之東南。蒲墅渰 ,在縣南六十里。

洋渰 在縣西北五十里。塞溪貫其中,號「東北洋渰」 ,又名青魚蕩。

亳村渰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梅村渰 一名「洋蕩」 ,在縣西北十里。

余皮渰 在縣東十里,一名「餘皮。」

下邾渰 ,在縣東北三十里。

止口蕩 即臨津渰

馬公蕩 在止口蕩東北。

蒲干蕩 ,在縣西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