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崇先禪寺 在縣東泰伯鄉。宋紹興五年建,賜名「普利。」 蔣丞相芾請為墓剎,改今名。明洪武重建。

泗州教寺 在縣東泰伯鄉。宋嘉定中建。德祐中毀於兵。元至大間復建,尋廢。明洪武中修復。隆慶四年邑華學士察重修,火,萬曆間重建。福緣庵 在泰伯鄉。宋咸淳中建。

善慶庵 在泰伯鄉,宋咸淳中建。

利濟庵 在泰伯鄉,元泰定中建。

報福寺 在垂慶鄉胡堰,宋建炎中建。

祈福庵 在垂慶鄉,俗名「廟庵。」 宋元祐中,圓照禪師乞歸山,建此。明洪武、嘉靖重修。

崇真庵 在垂慶鄉。以上在東境。

三教庵 在控江門外江陰巷,明萬曆間建。「泰山庵 」 在控江門外黃天蕩旁,明萬曆中邑紳秦耀建。

增福庵 在城北西村。明萬曆間,邑紳周繼昌建。

蓉湖庵 在城北三里橋。明萬曆間,邑紳萬象春建。

放生池 在縣北塘。明崇禎中,邑舉人鄒兌金建。廣池四匝,環蒔花竹。中為石臺,構殿其上,貯《大藏》焉。朱橋宛轉,外列僧寮。風帆南北,時聞鐘聲。後軍興廢圮略盡。

蓮居庵 「在城北後祁村,明萬曆中建。」

《善住庵 》在後祁村,蓬萊閣右。

前湯庵 在縣北天受鄉。「前湯」 其地名也,亦名普濟庵。宋德祐元年,元兵陷常州,邑人陳通判照巷戰死之。施宅構庵,明時屢毀。萬曆二十六年,僧行恩昭慧大興復之。

保寧寺 在縣北興寧鄉。梁大同中建,後廢。唐上元中重建,宋淳化賜今額。舊傳為甘羅故宅,旁有《甘蕩》。

皇清康熙癸亥重修。

「繼志」 庵 在西高山真武殿左。

永慶庵 在縣北鄒圻。元皇慶中,學士王璽施地建。明洪武、弘治重修。

崇慶庵 在縣東北西高山。吳赤烏二年建廢。明洪武、天順、弘治先後修復。旁有祠山廟,俗稱「廟庵。」

報本庵 在縣北西高山陳村,元泰定中建。「《德慶》庵 」 在縣北招義鄉,元建。

開利教寺 在縣北洛社鎮。舊傳為王右軍別墅。梁太清初建,始名「興福。」 宋景祐三年,賜今額。元末廢。明洪武十三年,僧永康重建。天順、成化先後重修。有池二:一曰「滌硯」 ,一曰「觀鵝。」

長慶院 在興道鄉周村。宋楊后建長慶院于汴京。後其姪扈蹕南渡,因僑置於此,以奉后歲祀。明洪武、正統重修。

報慈庵 在興道鄉玉圻村,宋景祐中建。妙相院 在興道鄉。宋明道初建,明洪武中修。以上在北境。

洞虛宮 在縣治東崇安寺之左。舊在膠山。梁大同二年建,始名「青元宮」 ,後廢徙今地。宋大中祥符間,改賜今額。慶曆中火,嘉祐初重建。元至元中火。明洪武二年,道士陳道安漸修復之。洪熙、景泰相繼增葺。萬曆中火,尋復建。有殿六:三清、昊天雷尊、七元、真武、三元。井亭二。三清殿後有奎星閣,雷殿後有元都第一樓,又有「涵碧樓」 、「吟仙閣」 之類,並廢。

希夷道院 在城東南隅弓河上。舊傳有丁道固者,遇一道士日暮乞食,其妻以好食餉之,遂稱患瘡不能行。道固止之數日,因留一丸藥,贈其夫婦而去。及午,將服之,小蒼頭言:見道士乃用瘡中膿水為丸,道固唾而投之於火。忽五色煙起空中,見前道士手持一扇,扇有「希夷」 字,眾共目之。道固遂施宅為院以奉之。元貞元間,道士孫必聞重修。院有熒惑像,關壯繆祠。有泉,亦以「希夷」 名

女貞觀 在城西南。宋至道間,女冠邵得新從膠山移置于此,賜今額。明正德中廢。

真應道院 在縣治東沈家巷。明洪武初建。其殿柱皆青石,元元萬壽宮故物也。成化中火,邑紳知縣錢綱為復鄰之侵地而重建之。

元元萬壽宮 在第六箭河,元倪昭奎建。昭奎,高士瓚之兄,有詩名,去為黃冠,初祀《老子》于此,名「元文館。」 門列古木,池跨二橋,壇、殿、講堂、齋館位置有法。延祐間賜今額,趙承旨孟頫書其碑,後廢為鄒氏別業。主經屢易,無復遺蹟。昭奎後賜名元中文節貞白真人,晚自號元中子。又嘗創清微精舍于錫山之陰,遏澗為水簾。潺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