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隱庵 」 在華山南。
德水庵 在馬涇橋南,明季黃門別業,門臨大池。
皇清曾孫振曾建庵。
虞門庵 庵有塔,名「瑞祥」 ,宋天聖二年建,元季火。明洪武元年重建,又名「天福庵。」
祈福庵 在申港渡口。宋大觀元年建。元季火,明洪武八年重建。
蘆崎庵 在秦望山西北。宋淳祐間,民人杜賢捨地建,元季燬,明洪武元年重建,有放生池。報恩庵 在由里山北。宋嘉定四年建,元末毀,明洪武十一年重建。
資福庵 在崇仁鄉。宋建炎三年建,明洪武三年重修。
皇清順治十二年,建法堂。
章鄉寺 即資福庵
圓覺庵 順治八年,里人李仲常建。
文昌閣 :在砂山。貢修齡建。
《普門庵 》在華墅。里人吳子輔創建,後削髮為僧。
「元通庵 」 :「在華墅」 ,貢鴻建。
涌蓮庵 貢煒建
烈帝廟庵 在蔡涇鎮。呂宇熙等募建。
「香梵」 庵 :貢廷椿等建。
「元帝庵 」 ,貢廷椿建。
護龍庵 貢修齡建
柏林庵 在香山東,里人陳從堯建。明天啟中,僧人海印增拓募修之。今杭僧定生主守。雖濱大江,幾為郵驛。
《祇樹庵 》在陸家園,康熙二年僧子緣建,宜興縣。
法藏寺 原額基址六十畝,今廢去四十八畝,現存一十二畝,山門殿宇等房共計一百零五間,田七十畝。
通真觀 原額基址四十一畝三分八釐八毫,前廢去一十八畝八分,見存基址、池塘二十二畝五分八釐八毫,有殿宇及道會司等房,共計八十間,田一百三十九畝,山四十二畝二分。西法華寺 原額基址六畝四分七釐,今見存五畝有零,餘廢去山門殿宇等房,共計五十間,田六十畝零三分,山八十畝。
會真庵 原額基址一十畝,有山門殿宇等房,共計五十六間。田一十六畝,山八畝。
中隱禪院 今名「奇塘庵」 ,原額基址一十四畝八分,有山門殿宇等房,共計七十一間,田六十二畝,山一十三畝。
施水庵 原額基址五畝,有山門殿宇等房,共計二十一間,塘五分,山四畝五分。
「顯親寺 」 原額基址九畝。有山門殿宇等房,及蔣氏祠堂,共計四十九間,園地五畝。
祠山宮 側有「張仙殿」 ,原額基址三畝六分二釐。有山門殿宇等房,共計五十三間,田二十四畝。
法藏禪寺 在縣西南隅。舊在縣西談村,齊時建,名「重居。」 唐上元二年,移建於縣南二里,會昌間廢,咸通中復。宋大中祥符間賜額。紹定初,令趙與悊倡邑人重建大雄殿。元末火燬。明洪武初移建今地。萬曆間,敕賜《藏經》全部。
皇清康熙二十年,大殿前半傾,佛像露,邑令姚景崇
延僧募修,紳士信形家言殿不宜高,將舊柱截去數尺,五年乃成。圖張兵道像於藏中。先是,兵道張奉諭屠宜城,張不忍,夜縊于東察院,城得免,屠宜民德之。
善權禪寺 宋名廣教禪院,在縣西南五十里永豐區。齊建元二年,以祝英臺故宅創建。唐會昌中廢,其址為海陵鍾離簡之所得。唐「咸通中,李司空蠙嘗肄業於此,奏以私財贖之,復建僧舍,刻疏於石。宋崇寧中,傅待制楫以徽宗潛邸恩,請為墳剎。宣和中,改為崇道觀。建炎元年,詔復為院。明改為善權寺。」 正統十年重建。前有古松柏百餘株。正德中,僧負官租,將鬻以償,邑人陳裒捐百金以留之。松柏地基五畝四分,至今陳氏收戶辦糧。寺中有雷書偃柏,古蹟也。有三生堂,乃唐司空李蠙、宋宰相李綱、學士李曾伯祠柱聯云:「一姓轉身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因緣。」 有六祠:一祀宋撫幹陳宗道,一祀宋待制丁貴方,「一祀明巡撫周忱,一祀明邑令劉永基,一祀明邑令饒京,一祀明副使邵賢。」 以上皆護法者。
皇清順治間,僧掘《偃柏》而廢之,毀「《三生》神座」為禪堂。
又撤兩廡諸佛,改為僧房。康熙十三年,因所留僧眾多南北拳勇之徒,欲毀陳撫幹宗道祠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