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南創宮苑,周圍十二里,涼殿四:一曰圓基,二曰「結綺」 ,三曰飛宇,四曰「漏景。」 環以清流,蔭以嘉木。又倣《洛陽西苑》,環十有六宮于夏池,左曰「麗光、流英」 、「紫芝、凝華」 、「景瑤、浮綵」 、「舒芳、懿樂」 ,右曰「采璧、椒房」 、「明霞、朱明」 、「翼仙、翠微」 ,層城、千金,迴廊複閣,飛觴激水,工伎精巧,丹碧絢麗。未及臨幸,尋盜起,莽為丘墟。今夏城遺跡隱「然尚存。」

茶山路 在縣西南廣化門外十里。內墩阜纍纍,有山形焉。唐末湖、常二守會陽羨造茶修貢,由此往返,故名。時常守為李栖筠,有僧獻佳茗,陸羽謂「芬香冠絕」 也。

闔閭城 在城裏村,今廢。

廟墩 在孟春橋。相傳,墩下井水泛溢。晉陵無錫縣吳、許二令自投井中,屍從勝力橋浮出,因祀之。墩上今廢。一傳:吳許以陽湖泛溢,赴水死。丞相基 在下浦,地多陸氏云「宋丞相陸秀夫居此。」 秀夫,京口人,豈世亂避此耶?

青墩 ,墩有二,相傳一為唐初梁王之墓,大可八畝,為前青墩;一為沈法興之墓,大可二畝,在豐西鄉。謂之青墩者,以其稱此土蒸而封之。本名稱「墩」 音相近,故訛之耳。明正德間,民有向此假借器用者,以酒酹地,書詞焚之,果出器于上,其人用過還之,忽不見。如是者歲餘。後有損壞不還者,自是借不復出矣。毛氏世居于此。鄭光祿有傳。

避暑宮 :在內閭灣。世傳,吳王闔閭構宮避暑于此,今其井猶存。

試劍石 在盟頂山左。相傳吳王試劍石分為兩。

伍子盟頂 在張青灣之巔,相傳子胥誓師處。境會亭 ,在茶山路。湖、常二守造茶修貢會此。胥城 ,在上店。《四蕃志》云:「子胥伐楚時築此城為軍壘。」

沸井 在縣西六十里季子廟前。不詳何時開。齊建元元年,井北忽有金石聲,掘二丈得泉,復有聲。又掘得泉,泉中得木簡,長一尺,廣二寸,隱起文曰:「廬山道士再拜謁。」 木堅白,字色黃。延陵令戴景度以聞,于是並鑿為井。今尚有四,二清二濁,騰湧驚沸,晝夜不絕。旁有唐武進簿趙用晉《賽雨紀石文》。今隸丹陽縣境。

淹城 ,俗為奄城。其城三重,周廣十五里,壕塹深闊。今外城多圮,內壕亦湮矣。惟內城、中城屹然,而中壕、外壕廣可十五丈,深亦不減三丈。父老相傳,水涸時斲得朽木,可以宿火。或云吳王囚越質子處,故有淹、留二城。按《越絕書吳地紀》云:「毘陵城南十八里故城,古淹君地也。東南大塚,淹君女子所葬。」 《越絕》為漢人袁康撰。其書近古,似可據。以理測之,即商末之奄君,周逐之而來居此。

留城 在淹城東五里。城之大僅準淹城之內城。士人吳姓者構菴祀觀音大士于其中,長松森鬱,甚可愛也。游塘營 在縣西南十五里。明鄂國公常遇春攻常州,駐軍于此。亦名牛塘谷。其中墩埠大小相錯,林木盛時,如山谷也。一云在夾山牛塘谷,又云在橫林牛塘橋。未知孰是。

靈石 在占石村古祠前。形如柱,微露于地。舊傳有取之者,風霆大震,遂止。或云詹、石二姓卜居,訛此名。

丹井 在大和觀前。每歲賽東嶽會時,迎東嶽像來觀中,像上殿升降,井水隨之深淺,遠近異之。

神墩 墩可望茅山,唐中丞登此,有詩。

姬墩 在神墩南三里

大姑城  、小姑城 ,《潘令經》云:「在縣西南六十里。」

臥冰池 舊《志》謂在滆湖西孝感瀆,為王祥臥冰得魚之所。又宅在尚宜鄉,為母舍建道院。按本傳:「祥瑯琊人,漢末扶母攜弟覽避亂廬江三十年,至晉拜太保,未嘗至毘陵,但其孫俊嘗封永世侯,永世孫嘗居毘陵。覽孫導顯于江左,子孫往往居此,追慕祖德,故以臥冰」 名池,孝感名瀆也。宋學士薛極故居。

舜峰 俗名「舜過山」 ,相傳有虞氏東巡駕歷此。有舜水、舜廟、舜井、舜田。

《獨孤檜 》檜有三,皆獨孤太守手植。一在郡後圃,一在古紫虛宮舊址後,為「丁氏球川亭。一在忠祐廟,宋末猶存。元末燬於兵,明謝應芳補植,久之亦廢。邑人唐鶴徵又補植四株於廟下,今尚存。」

榮賜亭 在狀元橋西南。宋大觀三年,合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