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搭連溝下大防河,達安東新安鎮入海,疏通四境之水。河決以後,故道既湮,新河南岸之田,每為水潦所浸漫,至於無地可耕。法必相勢疏通,以復水道,而後隰衍之地無棄土也。

官亭蕩 在鎮南。匯桃、沭之水,廣袤百里,饒魚蒲菱芡之利。自河決七里溝,深谷為陵,沙水互變,非復嘗匯矣。

卞家溝 在縣南五里,通于淮,今匯為湖。拖鍬溝 ,在縣西八里。

雙溝 ,在縣西南二十里。出泗州迮家灣入淮。新溝 ,在縣西北十五里。

搭連溝 在娘子莊鎮南。

車溝 ,在縣北九十里。

吳城廟前溝 在縣西十八里。

馬廠溝 在縣南三里

泗溝 ,在縣東十八里。或作「泗口。」

申家溝 在縣東南十五里。

朱家溝 在縣南六里,今匯為湖。

唐利溝 ,在縣北十里,入清河。

七里溝 在縣東南十里。舊為運口,今匯為湖。石人溝 ,在縣西八里入河,因舊有石人,故名。三里溝 ,在縣東南三里,今新改。淮口通運。窯溝 ,在縣西二里入河。

安東縣

雞鵝山 ,在縣北三十里,土阜如曲膝,經四百三十七步,高二丈三尺餘。

鳳凰墩 在縣北一十五里中漣河西。昔有鳳凰棲此。

虎兒墩 在縣東一十五里,中漣河北。

火墩 在縣北二十里石墟莊東。

畢家墩 在縣北一十里中漣河東岸。高二丈五尺,上有烽堠。

神墩 在縣東北十里流尸溝東。

四角墩 在縣東北四十里谷野莊東。

花子墩 在縣東五里。今淮水衝廢為河。喬家墩 ,在縣西北二十里。

神墩 在縣東北五十里小飛莊東。

竹墩 在縣東北四十里。

石灰墩 在縣北七十里。

八家墩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官河西。

三岔墩 在縣西北四十里王家溝東。

分離墩 在縣北十里

黃河 自汴城至徐州,經邳、宿、桃源三義鎮入口。由毛家灣抵清河縣,謂之「大清口。」 會淮流過魚溝達安東,下雲梯關入海,謂之「老黃河。」 明嘉靖初年,三義口塞,南從清河縣前,亦與淮合,謂之「小青口。」 經清江浦至草灣,轉西南北達安東。萬曆四年開草灣河成,分為兩道,各四十餘里,復合過安東,總下雲梯關入海。

淮河 、淮水出於南陽平氏縣,迤邐而來,合泗水出小清口,合黃河,由草灣達安東,經雲梯東北入於海。

中漣河  東漣河  。西漣河 。「中漣,在治北三里,河闊八十餘丈,北通官河,南通市河。下流三里為東漣,闊三十餘丈,上流三十里為西漣,闊如東漣,源自西北大湖來,東南入淮。」 市河 ,在縣東百步餘,即大、東二城相間之城壕也。自中漣入澳河。

澳河 在縣東南百步許。又名「龍潭。」 相傳白鱓化龍處。南臨大淮,以瀦水利。

東澳河 在縣東一里,通北市河瀦水。

官河 在縣北三十里。源自西漣來,南通中漣,東流散入於遏蠻等河,入淮,北通海州諸鹽場舟楫之便。明萬曆四十五年,淮安分司運判韓子葵勸諭鹽商捐萬餘金,極力挑濬,深闊行舟。大汊河  、小汊河 :大汊去治西北五十里,又三十里至小汊北,自沭陽桑墟湖流入漣河。古寨河 在縣西北七十里,西接西漣,東南通大汊河。

大防河 在縣西二十里。西接清河澗,東入支家河。

支家河 在縣西十五里。北自成子河流,南通山陽新溝及孫村浦入淮。

成子河 在縣西北十五里。自古寨河流入。響水河 ,在縣西一里。舊有迎仙橋,湮塞。明洪武三年重挑,接支家河,引沭水大湖中漣南流入淮水。

蔡家河 在縣東十里,南接東漣,北通黃沙蕩。橋莊河 在縣東二十里,南接東漣,北通大飛。涔口河 在縣東三十里,西接橋莊。

十字河 在縣東三十里。南接東漣,北通大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