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社稷壇 在縣城外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

邑厲壇 在治北一里通濟橋北。

城隍廟 「在治東南。明洪武元年知縣汪質刱建。永樂中縣丞梁鴻、正統中知縣閔義,成化中知縣黃守濂,嘉靖中知縣陳嘉略,萬曆中知縣申其學,先後重修。」 大門內柵欄二座,正殿三間,寢殿三間,東西廊房各五間,儀門三間,大門三間。崇禎三年圮于水。

皇清順治五年,署縣事經歷侯昌蔭,起建正殿三間。

寢殿三間。東廊五間。大門三間

土地祠 在縣儀門外。明嘉靖三十五年,知縣喬鎮重修。門樓一座,正祠三間。崇禎二年,圮於水。

皇清康熙四年,知縣石之玫重修。

馬神廟 在縣治南,今廢。

關帝廟 改建東門外

泰山行宮 :在縣治北門外。

火星廟 在縣治東北

東嶽廟 舊在廟灣迤南。明正德間,洪水囓之,遷移其像于縣治北門外二郎廟之中楹,而「二郎神」 之像塑于左焉。

天仙廟 在縣城外西北,今廢。

太平殿 ,在《潼郡集》東南,去縣四十里。

柳將軍廟 在辛安集,去縣五十里。明嘉靖三十二年,運河淤塞,糧艘弗上。將軍一夕效靈,見夢於都水郎彭,以開河自任,復降神于巫,與夢合,一時異之。總督河道侍郎曾鈞具以事聞,遂封之,建廟崇祀,扁曰「敕封得道有感柳將軍。」 三皇廟 ,在找溝集,去縣四十里。

三官廟 在魏家集,去縣三十里。

火神廟 在嵐山集,去縣四十里。

黃石公祠 在黃山,有黃華洞,邑貢生李枝翹建。

大王廟 在《常川集》。

三司廟 在南關外二里。

寺觀附

本府。山陽縣附郭。

報恩光孝禪寺 ,在治東數十武。自觀風門遷此,原祥輝觀舊基。宋開山虎岩伏禪師創建「開元教寺 。」 唐開元五年,僧金臂奉詔賜額。宋末兵廢,元僧寶林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有勝因禪寺、廣福寺、慈氏院,歸併為叢林。

龍興禪寺 ,在治西北清風門裏。晉大興二年創建,砌浮屠二座。

皇清順治庚子,總漕蔡士英築堆廣數畝,建「大悲閣。」

于上「設橋數十丈,以通往來,四圍築堤放生,于內種柳數百株。」

觀音教寺 在治東百步,宋淳祐年建。

臺山寺 在郡治北,宋崇寧四年建。

地藏寺 在治西大聖橋。唐咸平中僧圓廣建。景慧禪寺 ,在郡城西北二十餘里缽池山。千佛寺 ,舊名「崇恩。」 千佛寺,在郡城西南隅。開福寺 ,在治西南市橋內。宋延祐四年建。水陸禪寺 ,在治西北大軍倉西。宋嘉定五年僧智賢建。

常住觀音院 在淮陰北鄉青澗北岸。

壽安院 :在廟灣鎮。宋時建。

臺通院 在南門裏街西。

戒壇寺 在治南一里

圓明寺 在新城東北隅。

《圓通觀音寺 》又名「接待寺」 ,在新城小北門內。《壽昌寺 》:在治東北二里。

普應寺 在清江浦西北,去治西三十里。明平江伯陳瑄創建,奉敕賜額。

湖心寺 在城西北五里。背堤面湖,亦曰「十方禪院。」

觀音寺 在清江浦,有毗盧閣。

華嚴寺 原在治東北十里淮河北岸,宋元豐年建,後復遷淮河南劉伶臺前。

洪福禪寺 在治西北三十里。宋淳祐年建,後改名「菩提社」 ,又後復今名。

普濟寺 在郡城西

祖堂寺 在滿浦烏沙河。

廣福寺 在新城西門外竹巷口。

永福禪寺 在西湖中

通源寺 在治西十里窯溝,即古大悲菴,宋建。淨名寺 在治北二十里,宋元豐年建。

橫溝壽安教寺 馬邏鄉,去治六十里,宋宣和年間創建。

上生寺 在治南七十里,白馬湖《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