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神芍藥 ,在縣南三十里蔡家坂嶺旁,世傳「九姑娘娘塚」 ,莫詳所自。芍藥生其上,赤色重臺。春時盛開,人不敢摘。

倒種松 在獨山半嶺。七祖曾登壇求雨,倒插松枝,虯榦倚天,絲葉垂地,今存三株焉。

望江縣

泣竹臺 在城內。孟宗母嗜筍,時值嚴冬,宗攀竹而泣,筍即破土出。後為雷池漁官望人德之,神其「孝感」 ,為立臺。舊有慈竹一畝,雪中輒見筍茁,今荒臺尚存。康熙十八年,邑令陳柿祚立碑表之。三十四年,邑令傅光遇「重題勒石。」

臥冰池 在縣埠南岸方公堤之右,圓徑六七步。晉王祥避地于此三十二年。少時母病思魚,祥臥冰求之,即時雙鯉躍出。至今雖嚴冬極寒,池水不冰。《沂州志》謂「池在沂」 ,蓋因祥本沂人也。至晉時移于此居。崇禎間,知縣黃配元立石。

皇清順治八年,知縣王世蔭作亭覆之。康熙三十一

年同知王經方署篆,有《碑記》。

孝義墩白華軒 在邑北八里。唐徐仲源刲股愈母,孝聞于朝,德宗敕號其居曰「昭賢里。」 母卒,遇雷雨輒伏墓呼母,又敕築「孝義墩」 、「白華軒」 以旌之。今軒廢,墩尚存。

太白書堂 在值雪山。唐李白避祿山之亂于匡廬。司空間往來雷池,偶值雪,因築室讀書山,至今呼為「值雪白」 ,有《雪霽》詩。今遺址尚存。順孫里 涼泉,順孫,龍涌所居,詔建「慈順坊」 于其里,故名。

連塘城 在茗山下。周圍委土為塹,橫直約二里,四門舊跡猶存。昔劉裕與盧循大戰于此,遺壘尚存。土人又云:「畢指揮集兵保障處也。」 今法華寺在此城中。

方公堤 在邑南門外,達急水鎮僅三里餘。春水發生,匯為大澤。土人操小舠濟者,時有覆溺。知縣方懋德憫之,壘土為堤,高一丈,廣如之。夾堤種柳,綠陰下覆,行者便之,因以「方公」 名堤。後歲久堤傾,值明季寇擾,柳多斫伐。

皇清康熙十七年,知縣陳柿祚培高五尺,密植柳千。

餘株,行人又呼為「陳公堤。」 邑鎮眾紳耆復捐資鋪石,雨行免泥濘焉。

花園里 在邑東北一里。世傳胡尚書故園,牧童往往掘得朽錢殘器,皆非近今物。

桑園里 在白澗

墳墓附

本府。懷寧縣附郭。

周公冶長墓 舊相傳在受泉鄉東冶塘山塢,洪店山後,前臨大湖,湖以冶名,所以志也。晉陵 在獨秀山下十餘里,皆疑塚,至此有大阜若釜,土人開田,見石門而止,莫辨為何代。時有鸂𪆟一雙遊其下。宋黃庭堅墓 ,「考《江西志》,先生墓在寧州。皖司李黃敬璣謂在懷寧,尋於三橋坂紅鶴嘴訪得其處,封而祭之,置墓田。」

《元余闕》墓 ,在府西門外二里。公死,賊義之,求其屍清水塘中,具衣冠葬此。明洪武八年,封表元尚書危素降高帝。帝聞簾外革履聲,問為誰,應曰:「老臣危素。」 帝曰:「吾以為文天祥也。」 命往安慶守余闕墓。後圮。

皇清郡守李士禎重修古碑見存。

韓建墓 為郡守,與余闕同死,葬之康濟門外江濱。明郡守胡纘宗訪得而封識之,建祠于上。明末兵焚。

皇清郡守李士禎復修塚。康熙十八年,知府劉橒重。

修建祠祀之

李宗可墓 ,在余墓前之左。

馬卒墓 在余墓前之右,舊俱失其處,郡守胡纘宗訪得而封識之。

明顏素墓 在石牛山

劉尚志墓 ,在小龍山。

「阮自華墓 」 ,在寶靈山。

吳嶽秀墓 ,在古角城。

汪道亨墓 諭葬在府治西門外。

桐城縣

漢朱邑墓 在縣西二十里石井西。有唐《元和碑》,李北海書,宋劉無言有詩。

張令雙墓 在縣西二里。邑令張雲祈雨龍眠山下,雨大作,雲沒於水。其妻聞之,投崖死,溯流與雲合。桐人異而哀之,合葬於此。

元陳寧墓 在縣西百二十里周家山。寧以郡同知占籍,其所居為「大官山」 ,此一名「小官山。」 方德益墓 ,在縣西四十里野狐墩。德益元末自池口徙桐,起家單寒,賦性好義,樂施,多積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