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八十六卷《目錄》。

 《安慶府部·紀事》

 《安慶府部·雜錄》

 《安慶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七百八十六卷。

安慶府部紀事

《通志》:「周惠王十一年乙卯,楚子從諸侯伐鄭,滅舒鳩。 十九年甲子夏四月,徐人取舒。」

頃王四年丙午,群舒叛楚。楚令尹大孫伯卒,成嘉為 令尹。

定王六年庚申「夏六月,楚人滅舒蓼。」

簡王十二年丁亥「冬十二月,楚人滅舒庸。」

靈王二十三年壬子,吳人召舒鳩人。舒鳩人叛楚,楚 子師《荒浦》讓之。

二十四年癸丑秋八月,楚屈建帥師滅舒鳩。

景王八年甲子,吳敗楚鵲岸。杜預《左傳註》。「古桐國有 鵲尾渚。」

敬王九年庚寅秋,吳人侵楚,代彝侵潛六。楚沈尹戍 帥師救灊。吳師還,楚師遷灊於南岡而還。

吳闔閭四年,「吳伐楚,取六與灊」,即《左傳》魯昭公三十 一年、敬王九年也。

漢武帝元封五年乙酉冬,帝往南嶽,祭於潛、霍山。上 無水,廟有四鑊,可受四十餘斛。祭時水輒自滿,事畢 即空。積數十,歲歲四祭。後但三祭,一鑊自敗。

《元帝初元》五年丁丑,夏及秋,太湖大水。

光武建武四年戊子秋八月,帝如壽春,遣將軍馬成 擊李憲,九月圍舒憲先據郡稱淮南王。建武三年十 一月稱帝。

六年庚寅春正月,馬成拔舒憲黨,屯潛山上。揚州牧 歐陽歙不能克,從事陳眾說降之。

十七年辛丑七月,「妖巫李廣等據皖城,上遣馬援、段 志討平之。」

安帝永初三年己酉春三月,廬江饑,調零陵、桂陽租 來賑。

元初四年丁巳六月,廬江雨雹。

桓帝元嘉元年辛卯夏四月,廬江饑,疫。

靈帝光和三年庚申江夏蠻與廬江盜合太守陸康 討平之。

獻帝興平元年甲戌,袁術先攻徐州,求米三萬斛於 陸康,不聽。術怒。孫策曾詣康,不見,策銜之。至是術遣 策攻康,謂曰:「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策率程普等攻 康,拔之。術以劉勳為廬江太守。

建安四年乙卯,廬江盜陳策數萬據山,魏曹操克之。 冬,十一月,孫策襲廬江,取之。

五年庚辰,廬江梅乾等聚眾數萬,為盜江淮間。曹操 表劉馥為揚州刺史,招懷群盜陳蘭、梅成入潛天柱 山,張遼攻之,斬蘭成。

六年辛巳,吳孫權破李術於皖城。李術不肯事權,多 納其亡命。權白曹操「宜速誅滅」,遂舉兵攻之,操不救 權,克而屠其城,梟術。以孫韶為廬江太守。

十九年甲午夏,閏四月,孫權使其將攻皖城,破之,獲 太守朱元光及男女數萬口。權拜呂蒙廬江太守,還 屯潯陽。分桐地為二,「其南曰陰安縣城,柳峰山之西; 其北曰呂亭左縣城,魯」《山之東。作克皖城樂府》。 後帝建興五年「丁未。吳兵出廬江。魏曹休擊破之。吳 賈德屯皖。」

六年戊申夏五月,吳鄱陽太守周魴詐以郡降曹休, 休率師十萬軍於皖,賈逵繼之。秋八月,吳主孫權率 陸遜、朱桓、全琮與休戰於石亭,大敗之,追至夾口,斬 獲萬餘。

延熙六年癸亥魏司馬懿帥師入舒吳諸葛恪遷於 柴桑。

《桐城縣志》:「呂蒙建議攻皖,拔之,遂授廬江太守。分桐 城地為二,畫地鎮守,民賴粗安。」

魯肅字子敬,臨淮人。屯兵駐桐,周瑜聞其賢,躬造貸 糧,以覘其器。肅有三囷,囷三千斛,慨指一囷與之,意 色超然。今邑西有指廩坊,南有魯鎮城,亦肅所築,北 有魯山一石中剖,名「試劍石」,相傳魯肅試劍于此。 又「魯王墩」、「魯王河」,皆因肅著名者也。

《府志》:「晉武帝咸寧四年戊戌,吳人大佃皖城,謀寇晉。 晉王渾遣兵攻破皖城,斬首五千級,焚其積穀百八 十萬斛,踐苗四千餘頃。」

元帝大興二年己卯,江東大饑。四月,廬江郡旱蝗。 四年辛巳,廬江潛縣民何旭家地中掘起生犬。 孝武帝太元六年辛巳冬十月,江東大饑,廬江郡尤 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