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天阪堰 :在東門外。

「郭家堰 」 在郭家阪。

「《秦良》堰 」 在秦良阪。

白石阪堰 在沙長阪

斗田堰 在斗田

高陂堰 在李家阪

「北倉堰 」 ,在張冢阪。羅陂阪堰 在羅家村。

許家橋堰 在檢石嶺

黃土陂堰 在黎家阪

鮓陂堰 在鮓陂阪

「楓香堰 」 在凌林河。

「三才阪」 堰 在魏家阪。

龍灣西沖堰 在龍灣村。

盧家堰 在盧家沖

洪念沖堰 在蓋家河

羅溪關口堰 在單家阪。

陸鍾堰 在陸家沖

新增堰 在李家沖

「千家堰 」 在千家阪。

五顯堰 在小池

翟公堤 在邑東三十里。元至正間,縣尹翟居仁所築。明正德間,同知林有祿、通判何景暘、知縣董昌修。嘉靖間,知府胡纘宗、知縣李珊重修。官圩壩 一在興化鄉。

溝洫 北一:北之東流入後河;南二:一自縣後水合,東者南流;一自西,遶鳴鳳坊巷,今京兆大夫巷,過陶家舊址為湯家溝,流入阜民塘,並出鯉魚溝入河城外;一自養濟院起,沿外河街、朋家巷,遶石家巷、大西門流,出鯉魚溝入河,「知縣王大謨開。」

宿松縣

方塘 在城內西南隅。隋巨仁詩云:「白水溢方塘」 ,蓋謂此也。一面依城,三面皆民居圍繞,昔見侵占,今宜清理之。

沙陂塘 在東郭外,唐邑令閭丘開,昔羅隱僑寓于此。李白《贈閭丘》詩:「荷衣落古池」 ,即此。金塘 ,在城內北隅。

藕塘 在北郭外

鑿山公塘 :在治東十里。

張家塘 在治東十里鑿山下。

官塘 在治北十里

板橋塘 在治西十里

大蕩角塘 :在治東二十里。

白茅塘 :在治東二十里。

項應塘 在治東二十里。

朱受塘 在治東二十里。

屠家塘 在治北二十里。

浮雲里塘 在治東三十里。

曾禮正塘 :在治東三十里。

荊橋塘 :在治東三十里。

豆溪塘 :在治東三十里。

洪五塘 :在治南三十里。

黃花塘 :在治北三十里。

張四塘 :在治北三十里。

蓮花塘 :在治北三十五里。

羅隱塘 在治東北三十八里。唐羅隱經此,偶渴,以丹瓢盛水飲之,餘瀝覆塘中,泉遂泛溢,因名。

黃家堰 在治東五里,起積兒橋,尾抵過路灘。惠民堰 ,在治西二里河西,有田數百畝,遇旱無救。知縣施溥開築灌之,後知縣楊之屏修。清同堰 在治南十里,溉田甚多,居民立約,限時刻放水,以息紛爭。

泉水堰 在治東十五里。

紫荊堰 在治西三十五里。

雙鴻堰 在治北四十里。

苦竹堰 在治西四十里。

潦草堰 在治西四十里。

太陽堰 在治北四十里。

董家堰 在治東四十里。

車家堰 在治東五十里。

鴈鵝陂 在治東二里。秋冬鴈多集此,故名。「陽西陂 」 ,在治東三十里。

五角陂 :在治東三十里。

百家陂 在治西四十里。水利百家共之。黎協堤 在治東一里。水漲時,徒涉者多沒溺。明知縣施溥築堤百丈,民便之。知縣萬汝觀、楊之屏繼修。舊旁植密柳,今廢。

楓香堤 在治東三十里,道通望太、懷寧明,邑令施溥築,長三百五十丈,高一丈餘,闊一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