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康熙十一年編審「未增丁仍照康熙六年人丁」 當差。

康熙十六年編審,清出壯丁,除抵補、開除老故外,實增人丁一百七丁五分。

康熙二十一年編審,清出壯丁,除抵補、開除老故外,實增人丁一百四丁。

康熙二十二年分,共人丁三千八百六十五丁。內除大小鄉紳舉貢生員各優免本身一丁,共該免人丁一百八十一丁外,

實在當差人丁三千六百八十四丁,每丁科銀二錢七分四釐一毫六絲五微三沙八塵,共科丁徭銀一千一十兩七釐二毫九絲五忽九微九纖九沙二塵。

右編戶二千七十,口一萬九千七百四十三。

安慶府田賦考        府志

府總

原額田二萬一千七百一十四頃四十四畝一分三釐七毫六絲七忽。又懷寧縣溢額田一頃八十八畝二分六釐九絲五忽。又桐城縣塘一百六十頃二十一畝六分五釐七毫。內明末流寇焚殺荒蕪過多於

皇清順治三年,懷寧、桐城、潛山、太湖、宿松、望江六縣

呈明撫院劉、按院毛、內院洪會題部覆:奉

旨蠲免荒田九千六百六十五頃六十六畝一毫一

絲二忽。續於順治四、五兩年,各縣報墾過荒田二千七百五十七頃三十五畝五分二釐六毫六絲。又順治七年間,因明末遺氛未盡,盤踞山寨,人民失耕,桐、潛、太、宿四縣,呈明撫院劉、按院陳會題部覆,奉

旨蠲免新荒田二千三百一十三頃二十二畝三分

一釐

順治七年,僅得「成熟田一萬二千四百九十一頃三畝九釐二毫二絲。」 并桐城縣塘

順治八年起、至康熙九年止,共勸墾過新舊荒田七千七百三十頃四十三畝八分三釐七毫八絲二忽九微。每年墾冊報部,照例三年後起課。

康熙二十二年,共實在成熟田二萬四百四十頃一十二畝六分八釐四毫三絲三忽九微。又桐城縣塘一百六十頃二十一畝六分五釐七毫。

共派秋糧本色米一十萬五千二百七十石八斗三升四合六勺七抄二撮八圭二粟三粒四顆八穎五黍五稷。

共派稅糧《條編》折色銀一十五萬四千二十七兩四錢四分九釐三絲八忽七微三纖五沙五塵四埃四渺五漠。

仍、潛、太宿三縣尚有荒田一千二百七十四頃三十一畝一分五釐三毫三絲三忽一微,共蠲徵荒田秋糧本色米七千四百六十七石二斗七升五合七勺三抄三圭一粟八粒七顆一穎四黍五稷。

共蠲徵荒田稅糧《條編》折色銀九千二百五十七兩九分七釐六毫二絲五纖四沙八渺九漠。屯田

原額田地九百四十九頃七十六畝六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六微六纖六沙六塵六埃七渺。每畝科屯糧米七升五合,共該米七千一百二十三石二斗五升。每石折銀三錢五分,共折屯糧銀二千四百九十三兩一錢三分七釐五毫。原同外協支給本衛官丁。今無撥協,支給不敷,於

順治十四年,每畝加編行、月銀一釐八毫九絲二忽七微一纖六沙七塵八埃三渺二漠,共加編銀一百七十九兩七錢六分三釐九毫三絲三忽二微六渺六漠。同折色屯糧湊支官丁起運行月。

懷寧縣

原額田三千四百八十一頃五十畝一分四釐二毫二絲二忽。內因明末荒蕪、於

皇清順治三年,該縣呈明撫院題准,奉

旨蠲免荒田一千二百四十頃九十四畝六分五釐

八毫六絲二忽。內順治四、五兩年二次報墾過荒田四百二十二頃二十畝

順治七年,僅得成熟田二千六百六十二頃七十五畝四分八釐三毫六絲。

順治九年起、至康熙三年止,全墾過荒田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