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2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公者,不知其名,曾於江天風雨浮槎而來,蛻跡於此。民葬之,為立廟祀。傳其像,披髮以練約之,仗劍而立。神靈昭赫,卒莫詳為何代。封「助應顯德忠節侯。」

天妃廟 在縣南江中。祀小孤山之神,歷宋、元、明屢封。後巖崩廟圮,明季移建北岸有御碑亭。總管廟 在東嶽廟左。祀朱公總管之神。馮大王廟 在縣南百二十里涇江口。靈應利涉,江舟過者皆虔禱焉。

五穀廟 在縣西北二十里,舊建,祀神農、后稷。《望江縣》。

社稷壇 在邑西郭外,《石主》。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邑南門外,去躍鯉橋半里許。

邑厲壇 在邑門外一里。

鄉社壇 每里一所

鄉厲壇 每里一所

忠烈祠 :在縣治西。祀張巡、雷萬春、羅希益;謂許遠、南霽雲同有保障功,并立像合祀。

麴大夫祠 在縣治北。祠建大夫墓前,唐白樂天作《秦中吟》哀之。後堂附祀守將戚國泰于其中。

忠節祠 在縣治西,祀明邑紳尤漢令王之慶。「澤民祠 」 在儒學左,今廢。

彭侯祠 在縣治側,祀明邑令彭參。

五顯祠 在縣治西

五童祠 在邑門外

「三孝祠 」 在北街賢孝坊內。祀王祥、孟宗、徐仲源。

城隍廟 在縣治北

東嶽廟 在東郭外

忠潔王廟 四一在東郭外,一在西郭外,一在華陽鎮,一在雷港鎮。

關聖廟 在儒學西

國公廟 三:一在羅林村,一在橫山。邑紳龍應鼎建亭廟前施茶;一在蔡家灣。《舊志》:三廟皆祀唐丞相狄仁傑也。公曾撫江南,故祀之。

龍神廟 在邑十里。因義泉,禱雨有應。知縣王原立廟祀之。

祈雨廟 在祈雨山。亦祀龍神。

石龍廟 在石龍山。亦祀龍神。

金井廟 在陳師沖。亦祀龍神。

顯龍廟 在西圩壩。亦祀龍神。

宗三廟 :一曰「靖江水神」 ,在急水鎮。

令公廟 祀水神。在急水鎮。

姚顯廟 在七里岡

土磯廟 祀水神,在邑東南四十里。

相公廟 在邑東七里

余圃廟 在邑北二十里。

楠木廟 在邑南五里

百神廟 在香草鎮

寺觀附

本府。懷寧縣附郭。

雙蓮寺 在城內阜民坊,舊為大塔寺,宋范文虎捨宅為之。其內產雙青蓮,因以名寺。有大塔。元至元間建,有二女名祠故址。明景泰間復產青蓮。又有蕭公神鐘、沈萬三祖師龕。寺後有「超然臺」 、紫玻璃齋諸古蹟。天順間重修,正德間塔廢。

皇清康熙壬子,知縣段鼎臣建大悲殿於「大雄寶殿。」

之右

天寧寺 宋創,今縣學是其舊基。有雙塔,所謂「雙塔上方」 也。明正德辛未,移建於忠節坊。

皇清康熙六年,巡撫部院張朝珍捐俸增修。內為僧

綱司

萬壽寺 元創,在治平坊。城內古剎凡五,此其一,今廢未舉。

三祖寺 在朝天坊,明嘉靖間重建。

太平興國禪寺 亦名「太平寺」 ,在正觀門外,萬松山麓。元創。明洪武間重增。舊制。博山元白曾闡法於此。

迎江寺 在樅陽門外。明隆慶庚午,郡守王宗徐、邑紳于惟一、吳宗周建萬佛塔。萬曆己未,邑紳阮自華募建寺。光宗御書「護國永昌禪寺」 ,特建「宸翰樓」 貯之。

皇清順治庚寅,部院李日芃重建。康熙二年,部院張

朝珍重修大殿及山門。知府趙世禎《重修萬佛塔》。

三城寺 在淥水鄉。宋建隆間建,明洪武間重修。

禪龕寺 在淥水鄉。宋嘉定間刱,明洪武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