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八十七卷目錄

 徽州府部彙考一

  徽州府建置沿革考

  徽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徽州府星野考

  徽州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七百八十七卷

徽州府部彙考一

徽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屬吳,繼屬越。戰國屬楚。秦置黟、歙二縣,屬鄣郡。漢屬丹陽郡,縣如故,設都尉分治於歙。新莽廢,東漢復舊。吳析黟、歙為六縣,割丹陽置新都郡。晉改新都曰新安。宋齊因之。梁改新寧。隋廢郡,置歙州,改海寧曰休寧。大業初,復新安郡。唐初,復稱歙州。天寶初,改新安郡。永徽間,析歙地置績溪。開元間,析休寧置婺源。永泰初,析黟及饒州之浮梁置祁門。乾元初,復為歙州,隸江南西道。五代屬南唐。宋隸建康路。宣和初,改徽州。紹興初,分隸江南東路。元陞徽州路,屬江東建康道,隸江浙行省。元貞中,陞婺源為州。明先改興安府,後改徽州府,降婺源復為縣,屬南直隸。

皇清因之,隸江南省「安徽布政使司。」領縣六:

歙縣:附郭。

秦置歙縣,以南有「歙浦」 名,屬鄣郡。漢因之,屬丹陽郡,為都尉治。三國吳屬新都郡,析置始新、新定、𥟖陽、休陽四縣。晉屬新安郡。南北朝、宋、齊因之。梁屬新寧郡。陳屬新安郡。隋初省縣,尋置歙州,後改縣屬新安郡,餘縣悉省入。唐屬新安郡,析置北野縣。宋為徽州治。元因之。明徽州府治。

皇清因之,編戶二百八十四里。

休寧縣

秦,歙縣地,屬鄣郡。漢屬丹陽郡。三國吳置休陽,後改海陽,屬新都郡。晉改海寧,屬新安郡,以黎陽省入。南北朝、宋、齊因之。梁置新寧郡。陳並廢,復海寧縣。隋大業初,改休寧,屬新安郡。唐屬新安郡。永泰初,析置歸德,隨省。宋屬徽州。元屬徽州路。明屬徽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百一十六里。

婺源縣

隋以前休寧回玉鄉地。唐開元末,析置縣,以縣水流如婺州,故名婺源,屬新安郡。宋屬徽州。元陞為州,屬徽州路。明復為縣,屬徽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百三十四里。

祁門縣

漢黟縣赤山鎮地。唐永泰初,兼析饒之浮梁地置縣,以縣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合名祁門,屬新安郡。宋屬徽州。元屬徽州路。明屬徽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九里。

黟縣

秦置黟縣,以縣有「黟山」 名,屬鄣郡。漢鴻嘉中,《廣德王》國。三國吳復為縣。晉屬新安郡。南北朝、宋、齊因之。梁屬新寧郡。陳、隋、唐俱屬新安郡。宋屬徽州。元屬徽州路。明屬徽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五里。

績溪縣

漢歙縣華陽鎮地。唐永徽中,析置北野縣,後改今名。以縣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離合如績,故名績溪。屬歙州。宋屬徽州。元屬徽州路。明屬徽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五里。

徽州府疆域考    通志縣志合載

徽州府疆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