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周舍人祠 在眉山下,祀宋舍人周繼忠。元至正壬辰,兵燬。明永樂庚寅,裔孫伯銘重建。天順二年,裔孫文明新之,復燬。

梅烈侯祠 祀漢梅鋗。一在悟法寺左,一在大北港口,汪克寬有記。

元帝祠 在城北隅

關王祠 有三,一在城西北隅,一在分口,一在古樓嶺。

「五顯行祠 」 有三:一在城東隅,一在古樓嶺,一在榔木嶺。

周王祠 有六,一在城西隅,一在城南鳳凰山,一在寺古坦,一在虎嶺,一在墩上,一在閭坑。史、卞二侯祠 有三,一在王村,一在韓村,一在城北隅,今廢。

文孝祠 有四祀梁高宗:一在曹村,一在周村,一在善和里,一在柏溪。

《祠山》:張王祠 有五,一在邑西重興院內,一在張村,一在大北港口,一在東石坑,一在祁山之陽。

歷山廟 在山下。《祥符經》云:「管公明學道于此,故立。」

黟縣

社稷壇 宋在城西南。紹熙間重葺之,後廢。端平初,知縣舒泳之重建,環以牆垣。明初、洪武間,改置在縣治西北,建神廚、宰牲庫房各三間。洗牲、宰牲,各有池有井,俱于壇之左,繚以周垣,并置門牆。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原在舊儒學西,明弘治癸亥改置縣南。

邑厲壇 在縣北。明洪武三年置。八年,立石刻祭文。

里社壇

鄉厲壇 五十六所,立于各鄉。

城隍廟 「宋在縣治北,元仍舊。明洪武三年,頒行郡縣定式」 ,即舊基重建。正殿、兩廊,前後、左右行祠門房。「永樂庚寅縣丞董彪、正統壬戌縣丞陸逵,先後修之。」

皇清康熙戊午,知縣藺佳選重建。

忠烈廟 明以越國公汪華府建,署「忠烈」 額。一在縣治東,一在東靄岡、一在東南黃岡、一在西北黃陂。

薛公祠 在縣街東廡。唐廣德間,以祀縣令薛稷。宋端平,知縣事舒泳之重建于縣大門內,今如故。

胡公祠 在縣東南五里。初,胡明星為梁太常卿,穿渠導城北漢水,灌田千餘畝。民德之,為立祠于橫岡。元初,裔孫京重建,子孫相繼葺之。又縣城有廟,以祀公之子。

褒忠祠 祀宋盧臣忠。端平三年,省劄「據盧汝昌狀,送本縣立祠,仍賜廟額。」 明成化間,裔孫得序率族重建,尋壞。弘治三年,志義、忠輔等又葺新之。

董公祠 在縣北梓路寺東廊,祀都撫董興。明正統間,知縣胡拱辰祭之。

胡公生祠 在縣北。明成化間,邑民懷知縣淳安胡拱辰德政,特立生祠祀之。正德丙子,移置舊儒學基內。

五顯行祠 有三,一在城隍廟,因改學廢。一在縣北二十里謝村,一在東南七里石山。

《周翊應行祠 》,又曰「靈順將軍祠」 ,有四,一在縣東葉村,一在縣西北橫山,一在縣南胡村,一在九都。

五溪大聖行祠 在縣東北。每歲祈禱之所,久廢,明洪武十二年重建。

文孝廟 在縣西南五里。

郎官廟 郎官名顯濟,偕父明星穿渠利民,相傳祀之。元初,郭隅文善翁號「半段」 者,乃捐地倡眾立廟于聞琴社前,裔孫胡仲賢塑其像。後王懷德遷建于宅基之北,東向,既頹迨。明正德初,王張顯率眾新之。

胥王廟 在縣西二十里。宋封善應侯。

石盂廟 在縣西北。祈禱有感。宋嘉定侍郎汪綱請于朝,封「靈濟王。」

吉陽廟 在縣東七里。宋封「顯濟王。」

東嶽廟 在縣西南一里。宋淳熙間再建。邑民程萬里董其事。元初,邑人程士龍重建正殿。又有行祠,在龍尾山。

頂遊廟 在縣西南

戰兵廟 在縣北

王郎廟 在縣北。始建自宋,後頹圮。明季有僧洪興復募重新焉,改名「朝陽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