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雙溪橋 在十八都。戴永昌建。

呂公橋 在琢木嶺,呂氏建。

孫村橋 在縣西三十里。

隆興橋 在孫村。汪元等建。

管家橋 在十八都。明天順中,管驂修。

永便橋 在十八都。管驂建。

高橋 在三都,通西鄉大路,距縣十里。

豐溪橋 在二十都

郭公橋 在二十都

貴興橋 在二十都。呂政妻汪氏建。

宋村橋 在二十都。明弘治中,王滿宗建西鄉村橋。

上虹橋 在十九都王井里。

瑞龍橋 在十九都厚儒里。

桃環橋 在十九都。有高山流水之趣。

往南橋 在二都南長嶺下。

安豐橋 在南門外。元至正中,宋伯明建。雙慶橋 在南門外東沙園。呂深建。

黃干橋 在縣東,通徽過河處。

桂枝橋 在縣南六里。僧大千募建,通徽大路。隱龍橋 距縣十里。

鳳仙橋 在方家村口

攀桂橋 在一都後林

重新橋 在一都流灘溪。程珙建。

新橋 在縣北,通涇縣大路,司理楊光溥重葺。跳仙橋 在北境十一里鳧山南面水口處。槁口橋 在縣北一十里鳧山北流出口之處。石壁橋 距縣二十五里天井水之處。戰樓跨造其上。

南河橋 在十七都三溪,距縣三十里,縣中諸水會聚之所。河闊橋長,歙北境,太平人濟渡。明嘉靖癸卯年,知府羅汝芳鼎建。

安陽橋 在十都。汪福裔建。

社壇橋 在十都

永濟橋 在十都

南陵縣

籍山橋 在縣東一百五十步,建立最久。《前志》俱未詳年代。知縣林鳴盛建關王樓於上,今廢。玉帶橋 在籍山橋北。知縣林鳴盛建。

惠民橋 在縣北門外。宋淳熙十六年,知縣郭嶢重建。明成化間,知縣孔公《巨𤣱》重修。龍會橋 在縣北一里。明萬曆甲申,知縣沈堯中建。縣治東南西北諸水俱會於此,取「兩龍交會之義,故名。」 東通大路街費田地係鄉紳管橘捨橋西碑亭地,邑民章廷傑獻上有「奎星閣」 ,係知縣徐調元建,宋朝儒重修。

箭塘橋 在縣北十里,民方秀建。

平溝橋 坐繁昌界,知縣錢照建。

紫衣橋 在縣北二十里。

麻橋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張鏜建。

後港橋 在縣西北一里。明嘉靖間,邑民張俶建。

黌塘橋 舊名「西溪」 ,張績建。明萬曆甲申,知縣沈堯中重建。

上港橋 在縣西五里,知縣孔公𤣱建。戴塘橋 在縣西七里。張績全造。

楊干橋 在縣南四十里。

澄清橋 在縣南三十里。

鵝嶺橋 在縣南二十里。明嘉靖間,知縣錢照建。

獅子橋 在縣南六十步。

降仙橋 在縣東南一里,承天觀前。

思古橋 在縣東南二里。邑民劉時潤建,劉淠修。

通濟橋 在縣東六百步,舊名青陽橋。宋元祐三年,邑民羅顯、童應之建,里人劉摭「記。」 明天順戊寅,知縣劉紀修。隆慶年間,知縣丁應詔重修。橋西頭牌坊一座。

皇清順治八年,知縣宋朝儒重建。

通涇橋 在縣東二十里。

筦湖橋 民王奇彥建

沿墅橋 在縣東一十五里。明隆慶間,知縣丁應詔重建。

蒲橋 在縣東二十里

荻塘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知縣錢照建。潘家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

源潭渡橋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邑民周應聘造。

戴村橋 在三十七都。明崇禎十二年建。利往橋 在三十七都。邑進士張貞建。

春六橋 在中朱村。明萬曆二十九年,朱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