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4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一卷目錄

 寧國府部彙考七

  寧國府祠廟考二

職方典第八百一卷

寧國府部彙考七

寧國府祠廟考二   通志縣志合載

本府。宣城縣附郭。

景德寺 ,在陵陽三峰上,僧綱司在焉。寺始晉時名「永安」 ,唐初名「大雲」 ,開元中改額「開元。」 殿宇宏麗,有水閣東向。刺史裴公休延黃蘗禪師開堂演法,宋景德中更今名。殿後有鐵佛一座,北面右有浮屠多寶塔。明洪武辛未,立為叢林。正統丁巳,知府袁旭令都綱壽源肇琇重修建復開元之舊。乙丑,頒《大藏經》貯後殿,今盡圮,惟鐵佛存。嘉靖乙丑,知府羅汝芳勸募重修浮屠塔。萬曆乙酉,郡守廖恆吉又以餘地造「大雄寶殿」 ,為祝釐習儀之所。里人司寇徐元太復建觀音堂、藏經閣,頗極壯麗。

永慶禪寺 在城東北里許。郡邑每歲迎春於此,舊名保壽。唐末,刺史臺濛捨宅建。宋太平興國賜額今名。有松風亭、古柏。梅聖俞詩:「庭下已無柏,澗邊唯有松。」 今絕無松,而但有古柏二株。大者圍尋餘,輪囷突兀,真數百年物。世傳此柏為濛所植,亦未必然。寺前有永豐橋,明正統中,僧普照建。

乾明教寺 在城東北二里,舊名「福田。」 唐大曆中建。宋紹興改「報恩光孝」 ,後復舊額。元末燬,明洪武間重建。有碧蘚亭。

興國教寺 ,在城北門外里許,舊名延慶,唐咸通乙酉建,有木浮圖,因號木塔寺。宋太平興國庚辰重建,繼毀於兵,存小石刻云:「興於壬,廢於壬,三五甲子相追尋。」 元大德間,廉訪使盧公摯有《重修碑記》。明洪武辛酉重建。至辛未立為叢林。

廣教講寺 ,在城北五里餘敬亭山南。唐大中己巳刺史裴休建。佛殿前有千佛閣、慈氏寶閣,相傳其材皆蘿松,黃蘗禪師募之。安南寺後有二金雞相鬥,入井出水,因名「金雞井」 ,材從井出,剎宇千間,著師《神異》。閣完,餘蘿松八株,師植殿前,榮長,別有柏二株,住持僧有禪行異者,即開花數色。元初設御講僧曰講主,座下數百人。法堂曰「雨華。」 方丈曰「寶華」 ,室曰笑華、曰圜照軒、曰松月、曰雪屋亭、曰「懷李。」 山門外有橋亭,曰「碧蓮」 、梵花亭,左右有池曰「連珠」 ,多長松灌木,有「律海遲賢」 、「江東福地」 諸亭。宋太宗賜御書一百二十卷,僧唯真建閣貯藏,里人郝允李建觀音殿,元末盡燬。明洪武初,僧創庵故址,辛未立為叢林。古寺雖墟。兩浮屠猶雙峙於山門之前。土人亦名曰「雙塔寺。」

柏山教寺 在南門外西二里。舊名「廣福。」 宋都官梅聖俞母葬於此寺。僧德澄以梅有恩,願守之,乃種柏於山,因以改名。聖俞建祠寺右,曰「會慶堂」 ,卒亦葬於此山。明洪武戊午重建。辛未立為叢林。隆慶壬申又重建。

惠照教寺 在城東十里土山,隋膠禪師道場,宋治平甲辰建。舊名會勝院,有沃洲亭。梅尚書詢嘗讀書此院。又李含章亦嘗隱此。每風月良夕,輒吹鐵笛,吟嘯自如。元張浚明有詩:「春風跨馬銀鞍穩,夜月騎牛鐵笛閒。」 自註云﹕:「梅尚書遊此,乘銀鞍馬。」 明洪武間重建,宣德、景泰修,嘉靖甲寅重修。

安國禪寺 在城北十里。宋紹興中建,明洪武中重建。

白雲禪寺 在城東五十里麻姑山南。宋紹興間建,明洪武中重建。

治平教寺 在城東三十里。宋治平中建,明正統間重建。

上羅漢教寺 在城東三十里。唐貞觀年建,明洪武壬戌重修。

下羅漢教寺 在城東三十五里,宋乾道中建,明洪武乙丑重建。

七里教寺 在城東三十五里。唐末建,明正統間重建。

法海教寺 在城東五十里,宋紹興辛未年建。海雲教寺 ,在城東六十里。明時建即法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