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二十卷目錄
廬州府部彙考四
廬州府關梁考
廬州府封建考
職方典第八百二十卷
廬州府部彙考四
廬州府關梁考 通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合肥縣附郭。〉
竹林關 ,在城西六十里,地名「李陵山峽。」 廬鎮關 ,在城南百餘里,與舒連境。
惠政橋 一名「縣橋」 ,在五星寺南。
和平橋 建於元,在成教坊西。
鎮淮橋 一名「市橋」 ,在鎮淮樓北。
歲豐橋 一名「九獅」 ,在教弩臺前。
鳳凰橋 在鎮淮樓西巷。
指花橋 舊名「通仙」 ,在關廟後。
迴龍橋 在德勝門內大街。按《一統志》:「相傳魏曹操與吳相持於此,迴馬故鄉。」
石灰橋 三:一在五顯廟巷;一在時雍門內;一在羅漢寺巷東。
飛騎橋 見《古蹟》。在威武門內。以上城內通津橋 ,一名「閘橋」 ,在大東門外。
《觀德橋 》訛「官渡。」 在通津之東。
靈觀橋 在時雍門外
通和橋 ,在余忠宣祠右。在祠左者,名「余公橋。」 「金家橋 」 ,在堰城壩。
里化橋 在文昌閣西
大安橋 在官渡東
城坡岡橋 一名「北澗」 ,在城東十里。
通濟橋 在店埠鎮
子孫橋 在城東三十五里。
傅子橋 在城東四十里。
唐陽橋 在城東四十里。
馬水站橋 :在城東五十里。
石塘橋 在城東七十里。
磚背橋 在城東一百二十里。
淝寧橋 「知府張瀚建,在水西門外。
永安橋 一名「南安」 ,在城西四十里。下有巨岩,其水獨西注。
西豐橋 在城西七十里。
豐公橋 在城西九十里。
馬埠橋 在城西九十里。
派河橋 在派河鎮
雙港橋 在三河鎮
柏坊橋 :在城南七十里。
大慈橋 在城南八十里。
鐵佛橋 :在城南七十里。
拱辰橋 在北門外
洪水橋 在拱辰北二里。
太平橋 在城北二十里。
圓畽橋 :在城北六十里。
樂歲橋 在城北七十里。
棗林橋 :在城北五十里。
新建橋 在城北八十里。
麻埠橋 在城北一百三十里。知縣陳琯建,通定遠官道。
淮浦渡 在府城水西門外。
中派河渡 去府城三十里。
廬江縣
冷水關 在治西三十五里。曹魏設隘於此,石門猶存。後內置巡檢司。
興賢橋 在今學前,舊名「三思橋。」 明正德十二年,知縣劉夢熊重修。
迴龍橋 在學西
魚市橋 又曰「鐘樓橋」 ,今在金剛寺西南。明正統三年,僧大安重修。
臨仙橋 在東關外。明宣德九年知縣馬驥重修。初係木橋,後改以石砌,掘地得小石碑,鐫「捧檄橋」 三字,想因毛義得名,自此人始稱之云。昇仙橋 在南關外。明成化七年知縣梅江修,嘉靖元年何律重修。
擲盃橋 即昇仙橋內小橋。世傳左慈飲曹操鴆酒,擲盃懸於空中,人皆仰視,忽失慈所在,因名擲盃橋。
桐城橋 在小西門外,路通桐城,故名。明嘉靖庚戌,劉鎮子川重修,知縣劉逢愷更名「三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