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顯廟 俗稱「三坊廟。」
申將軍廟 在府東北梁縣鄉。昔楚白公作亂,楚王以申明戍之。白公懼,執明父,諭明退師。明以既受君命,當移孝為忠,追敗之。白公怒,殺其父。楚王欲賞明,明曰:「我有定國之功,而有害父之恥。」 遂自刎。人為立廟。
關聖廟 :在和平橋東。元至正三年建,各官朔朢行香。
包孝肅公祠 舊名「香花墩」 ,在城南壕內。知府宋鑑改祀包公。明嘉靖中,御史楊瞻重修。崇禎末,燬於賊。
皇清順治間復修,廟貌雖新,軒榭碑勒,強半不及。當
日矣。春秋致祭,有祠生
楊將軍廟 在水西門城上,為宋楊少保沂中立。
余忠宣公祠 在東門外。明弘治十八年,知府馬金奏請建立,春秋致祭,有祠生。
屠公祠 在舊察院東,為知府屠仲律立。兵燹後,每春秋露祭,設於斷碑之旁。
蔚公祠 祀禮部尚書綬,在落水橋,有香火,秀才致祭。
張公祠 祀都御史淳
周忠愍祠 祀府丞璽。在明教臺東,春秋致祭。有祠生。
孫忠義祠 在官營巷。奉祀輔世呈建,致祭代廕襲。
蔡文毅祠 在十字街東,改舊稅課司為之。有祠生。
張公遺愛祠 在水西門外,為太守張瀚立。王錫爵《碑記》。
張、馬二公祠 在察院東,為太守馬金、張瀚立。「二程祠 」 在城德勝坊右三廂。
大王廟 ,在時雍門外。順治年間,眾姓建。姚、李二公廟 ,在得勝門外十里許。為宋統制姚興與招撫使李顯忠立。又南鄉有姚公廟。徐將軍廟 ,在南鄉南河口。其在金陵獅子山者,別廟也。
喬張廟 按《明一統志》:「在府治東。宋紹興間,酈瓊叛,統制官喬仲福、張璟以不從亂被害,後人立廟祀之。」
旌忠廟 按《明一統志》:「在府之定林。宋紹興末,金主亮南侵,統制姚興與金人遇于尉子橋,麾兵力戰,手殺數百人,既而父子俱死。事聞,即其砦立廟。及復淮西,又立廟戰所,賜額旌忠。初,興以四百騎當金人十數萬,金人相謂曰:『有如姚興者十輩,吾屬敢前乎』?」
廬江縣
社稷壇 在桐城門外繡溪坊。壇制「東西二丈五尺,南北如之,高三丈四尺,階各三級,壇下各九丈五尺,東西南各五尺,繚以周垣。」 其神廚、宰牲房、庫房、齋宿所各三間,舊在壇右,久廢。風雲雷雨山川壇 ,未詳所在。
邑厲壇 在北門棲禪廢寺後。壇高二丈,延廣各二丈,前出階三級,繚以周垣。宰牲、廚房各三間,今廢。
鄉厲壇 每里為壇一所,週以土牆而不屋。里中與邑厲同日致祭,專祈禱。其祭物牲醴,俱會首輪流,隨俗置辦。及會飲、讀誓等儀,與里祭社同。久廢。
城隍廟 在縣治北。本趙氏桑棗園。明洪武間,趙繼宗同族人捐為廟基。乙巳年,知縣伍塾建廟,永樂十二年,王宣重建。弘治間,胡暘、正德末,何律增修。先代神號,或公或王,近於僭濫。至明,正之曰:「廬江縣城隍之神」 ,禮也。朔朢行香,與夫新官初誓,水旱祈禱咸在焉。嘉靖三十五年,邑民合力重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朱天祐、趙瑆重修。
南嶽廟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金牛山,明宣德初年建,奉衡山之神。《祀典》在湖廣,此亦行祠。大凹、獅子山皆有之。
馬神廟 在縣治南馬廠內。明洪武間建。嘉靖初,增建拜亭,奉祀馬祖、先牧之神,例二八月中旬擇日行祭,舉於壇祭之後。今廟燬,露祭旂纛之神 。在縣設民壯,即兵備也,隨時操練,以戒不虞。是祭亦不可無者。今每歲霜降日,祭於演武處。
雙扶廟 在縣南五十里。明景泰間建。成化間,道士楊道顯修。嘉靖七年李元正重修。
祠山廣惠廟 在縣治東南四十里。元至正間建。明天順四年重建,奉廣德張王、渤王西漢吳興人。《祀典》列「南京十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