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6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山 在縣東。上有石洞,左曰雲關,右曰「劍壁。」 宋郡守霍箎修治之,界以方池,映以朱戶,上有「北望亭」 ,為十景之一。

牧羊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俗傳龍女牧羊於上,柳毅相遇,傳書,即此。

三臺山 ,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三山相並,鼎立如「品」 字。

明光山 在縣西南百里。

慈氏山 在縣東,昔有「慈氏院」 在上。

青平山 在縣西南八十五里。宋紹興間,劉澤保聚於此,賊不敢近。

長圍山 在縣東北七里。劉宋臧質守盱眙,魏太武遂於都梁築長圍,圍城,築浮橋,截水路,即此。

打石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

平原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

蓮塘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

卜塘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

狐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

涼廬山 ,在縣西八十里池河西。

東廟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上有龍王廟。西廟山 在縣西七十里,有九江王英布廟。魯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

末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

玉環山 在縣西八十里。一名「女山」 ,上有二女廟。

瑞岩 在縣西北瑞岩庵後有石刻字下有泉源。

「杏花岩 」 在瑞岩下,即杏花園。

「秀岩 」 ,在玻璃泉上。有石刻字,并唐宋人題詠。「繡谷 」 ,在縣普濟院南白虎坡。其石岩多花木,春日如錦繡。

躍龍岡 即孕龍基,明太祖生於其地,在縣西七里。

淮水 在縣北,趨東北,環繞邑治。

池河 在縣西。發源自合肥,至本縣界北流入淮。

津里河 :發源嘉山北。

木場河 在太平鄉田。發源嘉山,北通淮龜山運河 ,一名新河,在龜山鎮。宋熙寧四年,發運副使史公弼言:「漕運涉淮,有風濤之險,請開是河。」 元豐六年,發運副使蔣之奇等復開治之。

萬壽湖 在縣西三里。方圓三十里。昔周世宗駐蹕於此。

馬過湖 在縣西

十八里湖 在縣西

赤欄浦 在縣南。舊有橋,上作「赤欄」 ,故名。洪澤浦 在縣北三十里,舊名破釜澗。

長沙洲 在縣北。淮水泛漲,賴以捍禦。

霧澗 在縣東

香花澗 在二郎廟旁。明太祖生時,取水澡浴,澗水皆香。

神仙洗腸池 ,在縣南三里。

羅漢井 在光福寺中

「磬泉 」 ,在古離宮。

羅漢泉 :在寶積山下。

天長縣

冶山 ,在縣南四十五里。相傳吳王濞即山鑄兵,故名。上有天井、白龍池、鐵牛洞。

橫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宋劉綱嘗保聚於此。浮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古有介子推廟。覆釜山 在縣西五十里。相傳周世宗征南唐,嘗駐蹕焉。

胭脂山 在縣舊城西隅,包孝肅改名「紅山。」 道人山 ,在縣南六十里。

汊澗河 ,在縣西四十五里。受覆釜山西南諸水,三汊合流。

石梁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南有石梁堰。白楊河 ,在縣西二十五里。源出浮山水,經城壕入於石梁河。

渭水河 ,在縣東十里。

銅城河 ,在縣西北四十里。

龍岡河 在縣東北五十里。與渭水河並入於丁溪湖。

秦蘭河 在縣東四十里。源出橫山,經於官橋,至秦蘭而始勝,舟楫入於毘沙湖。

得勝河 在縣北七里。相傳漢高祖自將兵擊淮南王英布,得勝於此。

馬場河 在縣東三十五里。

萬壽湖 ,在縣西五里。秦始皇東遊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