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史署 在縣堂西
察院 舊在儒學西,即縣治基也。明景泰元年,改為公署。成化十二年,知縣吳珙重修,仍名「察院。」 嘉靖二十四年,淮水渰沒蕩盡,知縣羅文蔚即縣治南馬廠改建。今盡為淮水浸圮。
稅課司 在縣西關
廣儲四倉 在塗山門內,明弘治間戶部主事孫徽建,係戶部分司倉。有《碑記》。
倉廒 在儀門東。明洪武二十三年建。後為淮水傾圮,知縣謝廷舉仍於舊基鼎建,知縣徐必進修。
營田倉 四處明萬曆四年,營田史邦直建。一在縣東,一在南青山,一在東秦村,一在銀杏樹,各有廳廒,今廢。
養濟院 舊在縣西宣化坊。明洪武六年,知縣樂琳建。嘉靖三十四年,淮水渰沒。隆慶四年,知縣陳忠烈改建於南岡豐樂坊社學舊址。正廳三間,孤貧廬舍一十四間,門樓一座。萬曆三十四年,知縣賈應龍重修。今廢。
懷遠縣治 在荊山東。明洪武二年,知縣唐蔚創建。崇禎丙子流寇焚燬,丁丑年知縣陳邦翰因舊址草建正堂三楹,至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傅鎮國始更大之。
主簿署 在縣堂東。舊為縣丞宅,因明季裁去,今改此。
典史署 在縣堂西
察院 舊在縣東南,因「淮水」 渰沒,改建於縣西南半里荊山之麓。
「停驂敘別」 亭 三間在西城上,東關王廟北,南向。明萬曆二十五年,縣丞陳世佩創置為「送別所。」
上窯公館 明萬曆三十二年,知縣王因上窯為上司往來之所,住宿當有公館,設處木石。楊逢吉建公館一所,前後廳并穿堂各三間,前中門二座及廚廁、皂隸房附之。
陰陽學 舊在縣治前西南,明洪武十七年,訓術《周禮》等開設。後改建縣門稍東。
醫學 舊在縣治前西南,明洪武十七年肇設,後改建縣門西偏,久廢。萬曆三十三年,本縣知縣修復如前。
稅課局 在縣治東南。明洪武六年肇設,今裁。僧會司 在縣治南。明洪武十五年肇設,今寓大聖寺。僧官德音署篆。
道會司 舊在縣治東南,明洪武十五年廢。今定寓城隍廟。
荊山倉 在縣治內正堂東北,貯官員歲支俸糧。後廢,易為「天」 字廒,亦廢。
起運倉 在縣治南一里。有廳,有廒,儲起運米麥。
預備倉 在縣南一里。有廳有廒。儲存留賑濟粟穀。
營田四倉 明萬曆六年,營田副使史公邦直所建也。一在縣東茆塘營,一在縣南上窯街,一在縣西何家集,一在縣北包家集,各有倉廒,今廢。
「養濟院 」 在仁聖寺旁,中有官廳及無告人舍,共二十一間。收養孤貧,照給月糧布花,令不失所。
定遠縣治 在曲陽橋東北,明洪武三年,知縣朱玉建。
主簿署 在縣堂東
典史署 在縣堂西
東察院 在縣治東
西察院 在縣治西
南察院 在縣治南
公館 在縣治南。明正德六年建,今改建黃公祠。
稅課局 ,在縣治西。「明洪武十六年開設,正統九年革,十二年復設,弘治元年復革。」
陰陽學 在縣治南。明洪武十八年開設。醫學 ,在縣治西。明洪武十八年開設。醫官趙全璧修。
僧會司 在西禪寺內,明正統十二年開設。「道會司 」 ,在縣治。
預備倉 門樓一座,碑亭一座,官廳三間,倉廒五十五間。明嘉靖十二年,知縣唐錡修。十八年,知縣陳銳重修。
倉廒 在縣治後
豐儲倉 在池河驛東
養濟院 在縣東門外。明永樂九年,知縣劉景原剏,立屋九間。嘉靖九年,知縣唐錡重修,增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