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6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順治七年,知州孫可成、學正朱應昇捐修。

西湖書院 在潁州西湖之南。宋歐陽修守潁時,樂其風土,及致仕,復築室於此。

社學 三一在城內,今廢;一在儒學西,明萬曆三十九年,知州孫崇先建。一在東六十里鋪,知州孫崇先建,鄉民饒崇恩施地。

義學 :知州傅天祥卜地於察院西,捐俸金并紳士捐輸創建。

鄉序 在州譙樓東。中為觀德廳,為後廳,為左、右掖廂。廳前為露臺,中為射圃坊,又前為門扁曰「鄉序。」 原係兵備道李石壘創。明嘉靖丙申,督學聞人北江巡歷鳳陽,詢及州之射圃,以原在總鋪後狹隘,因就此改為《鄉序》,而以射圃附焉。潁上縣儒學 舊在壽春門外,元季燬於兵,明洪武四年,知縣車誠遷於縣治東。十八年,縣丞孔克畊重修。成化十年,御史鄭節度學東隙地拓之。嗣是知縣李時儀、曹琦、魏頌、廖自顯相繼修葺。隆慶元年,知縣郁言概移上南數十丈。萬曆間,知縣黃蘭芳、何豸、張大業加修。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鮑弘仁重修。

社學 計八所,今俱圮廢。

義學 在縣治前

太和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明洪武五年,知縣馬良因元舊基重建。崇禎四年,教諭朱統鐀建尊經閣。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陳虞化、訓導汪則大重修。

義學 在城內公所

亳州儒學 舊在州治東,唐故址也。宋慶曆間,節度使夏竦重修。汝南忠武王張柔俊建。

文廟兩廡前後二堂。元至元間,知州蓋《苗同》監郡。

「阿里海牙建兩廡,繪七十子像。築宮垣學室,召師生居之,後燬。明洪武三年,知州張文弼因廢址重建。宣德十年,知縣陳溫修。正統元年,知縣盧試榮修殿門、廡齋庫、神廚。景泰五年,徐貴徙明倫堂及學門於殿右。天順六年,知縣鄧昱建大成殿。成化九年,知縣王瓘建明倫堂。弘治十四年,知州王沂因縣改州,闊大」其制,增設二齋倉庫。同知張淮修正殿戟門。十八年,知州劉寧開興賢街。正德十六年,知州顏木遷於州治西南。嘉靖二十七年,知州張請幫助識別此字。開正南神道,題其坊曰「文明。」

皇清康熙十九年,知州唐協同師生重修。

社學 計四所,今俱廢。

義學 在儒學東,文昌祠後,知州郝爾瞻建。

鳳陽府戶口考        通志

府總

原額人丁五十二萬二千三百一十八丁五分。內除《編審》開除故絕逃亡人丁外,見在人丁三十萬一千一百七十九丁。

順治十四年審增實在人丁三十一萬七千九十六丁。又於順治十六年歸併潁川、潁上二衛所原額人丁一千三百六十二丁。

康熙元年審增實在人丁三十三萬二千九百六十一丁五分。

康熙六年審,增實在人丁三十四萬五千三百三十六丁五分。

康熙十一年審,增實在人丁三十五萬六千七百二十二丁五分。

康熙十六年審,增併節年招徠、清出隱漏實在人丁三十六萬九千二百二十九丁五分康熙二十二年審,增實在人丁三十七萬四千五百六十九丁,內除優免人丁四千八百五十九丁,實在當差人丁三十六萬九千七百一十丁。

額外歸併省外衛原額黃快竄併上中下三則閒丁,共三萬五千三十丁五分,新增人丁一百九十一丁。內除駕運屯丁、領佃不納丁銀,併故絕逃亡各丁,共二萬三千九百二丁五分。康熙二十二年,實在屯丁一萬一千三百一十九丁。

以上實在當差人丁,併歸併《省外》衛屯丁共三十八萬一千二十九丁。

鳳陽縣

《人丁》九千九百九十三丁。

每丁科銀三錢七分三釐三毫零。

又「歸併外衛屯丁二百六十九丁。」

上則每丁科銀五錢,中則每丁科銀三錢,下則每丁科銀二錢。

臨淮縣

《人丁》一萬三千三百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