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椒丘城 在府城北一百四十里。漢建安中,孫策築。《江表傳》云:「孫策在椒丘,遣虞翻說華歆。」 即其地。

隋都尉城 ,在府城南三里,北與府城相連。大業二年置,三年廢。

南昌舊城 ,在府城西,瞰大江。元末,偽漢陳友諒以大艦乘水漲附城而登,遂破之。尋命移城,去江三十步,後友諒至,不能近。

古豐城 在府城南。劍池。又有豐城故縣,在豐水之西。登仙鄉。

古齊城 ,在府城東二十里。吳孫權立其第五子奮為齊王,都武昌,諸葛恪徙奮於此。

子城 在府城之南,一名「牙城。」 吳豫章太守張俊造。二闕,相去十二丈。唐垂拱間,洪州都督李景嘉復脩,中為大街,直達於東西二門。後觀察使李巽改為雙門,創樓置鼓角焉。南唐保大中,建南都於此,號東華門。西華門南雖有樓,故塞不啟,相傳嘗一啟之,虎輒入城。宋淳化五年,知洪州陳象輿重作東西門。紹興中,三樓並起,以西門樓為鎮南軍,其上有刻漏。唐嗣曹王皋命處士王易簡造,制度極精。隆興初,府帥鄧柞更以東門樓為隆興都督府南樓,號曰「昌門樓」 ,供登眺。元至元中,建中書省。明洪武九年,改為布政使司。永樂初,移司治創寧府。正德十四年,宸濠反國,除,闢中央為孔道,西通布政司,東通按察司,後折廢寧府地,建都察院、察院、糧守、學屯、四道子城,遂廢。

西昌縣城 在府城北石頭《津。梁》余孝頃與蕭孜據石頭,築二城,各屯其一,以拒周文育處。陳永定中置縣,後廢。

孫奮城 在府城東二十里鍾陵鄉。吳孫權第五子,初封齊王,後徙於此。今二十里為齊城,蓋其離宮也。酈道元云:「城側贛水所逕,舊名王步,蓋齊王之渚步也。」

洗馬池 在府學西。舊傳灌嬰飲馬於此。又美女沐浴化白鶴去。亦名「浴仙池。」

墨池 ,在梅仙觀側,王右軍寓此,又謝靈運居此,註《道德經》。

石臼池 在府城北六十里。樵舍,真人許旌陽搗藥處。

「仙虎跡 」 ,在藥王山。世傳文蕭綵鸞跨虎昇仙處,有二跡彷彿於石上。

龍沙臺 府城北江水之濱,白沙湧起,堆阜高峻,其形如龍,舊俗為重九登高處。明初,駕至南昌,築臺沙上,集父老諭之曰:「陳氏據此,軍旅百需,民甚苦之。今俱不以相勞,其各事本業,為吾良民。」 父老皆感悅呼舞云。

章江驛 在城西章江門,右曰昌門。漢建安中,孫策遣虞翻與華歆交語,即此處,所稱「石亭公館」 是也。

鳥遮塔 ,俗訛為「烏遮」 ,在望雲門外天王院。舊傳隋仁壽中,分布舍利於五十州,建置寶塔,此其一也。初到院日,有大頭鳥前導,故名建炎。塔。毀基存。淳熙七年,杭人喻紳來為府鈐轄,妻徐氏夢異僧引詣廢寺,有故塔遺址,群鳥聚焉。徐氏素崇禮西方,使訪測厥詳,或以天王院告。因過之,儼然夢境,乃盡捐囊中所藏以造寺。寺既久廢,多為人厝葬其間。紳白府帥悉起之,凡十數蒙,其一有小石碑,高不盈尺,廣半之,細視,則陶埴所作範。其上蓮葉,下為荷,旁為花,中書「神武聖文皇帝之廟」 ,兩旁夾書曰「貞元二十一年。」 紳復掩其竁而高築其處。

光禪師塔 ,宋范蜀公之族,有女子為尼,化於西山,而造此塔。

施肩吾書堂故址 ,在芭蕉源一里許,手植老柏,明初猶存。

銅源 在洪崖鄉西南。其源發自香城,注於洪井。唐光化中銅溢時鍾傅鎮豫章,盡採其銅鑄佛像鐘磬。如景德寺佛像,高丈有六尺,能仁寺鐘重二萬二千斤,上藍寺鐘重二萬斤,報國寺鐘重二萬十斤,此類非一。鑄已,銅不復出,久駐 在北鄉二十三都。一圖。邑人楓谷喻均詩序,蓋余先世舊隱,相傳許旌陽訪道經此,愛其風氣盤鬱,徘徊不能去,為駐馬者,久之權頓 。喻楓谷《詩序》:「吾家東相距二里許,旌陽小憩其地,輒命駕去,故曰權頓」 云。

暮投 ,《喻楓谷詩序》:「吾家南,相去纔三里,旌陽停車延眺,暮遂投宿村中。」 故云。

穆王井 ,喻楓谷《詩序》:「在吾家西,相距亦二里許。舊傳周穆王南遊飲馬處。」

八角井 南平王鍾傅家井尚存石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