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五十六卷目錄
饒州府部彙考二
饒州府山川考二
饒州府城池考
饒州府關梁考一
職方典第八百五十六卷
饒州府部彙考二
饒州府山川考二 府志縣志合載
德興縣
鄧公山 在縣東三里。按《明一統志》:一名銀山,山出銀。唐總章初置場,至宋天聖間,山穴傾摧,而銀課未除。范仲淹守郡,請罷於朝,因有詩云:「一封奏罷鄧公場。」
天門山 在縣西隅。週迴十里,高二百二十丈,下有怪石嶙峋,盤據溪滸,橫障洎河諸水。歲寒山 在縣西南,又名獅子山。屹然臨溪,峭壁數仞。宋致和間,周冕卜隱其上,鐫「歲寒」 二字於崖壁,故名。
馬鞍山 在縣治東
震雷山 :在學宮之東北。
肯堂山 在縣東南。宋宣和間,邑人余斂持節江南,詔許侍親,乃構堂山下。丞相張商英扁曰「繡綵」 ,取杜詩「繡衣春當霄漢立,綵服日向庭幃趨」 之意。乾道間,斂子翰復新之。朱晦翁更扁曰「肯堂」 ,因以名山。
御屏山 在縣西南。聯歲寒,山形如御屏,故名。裂山 ,在縣東。俗傳有仙侶飲其上,遇樵者,仙拂衣去,其山遂裂。
掛榜山 在縣南五里。奇秀峭拔,群峰聯屬,如掛榜狀。士之登科者以為此山之應。
三峰山 在縣南。形如筆架,俗又云「筆架山。」 大花山 在縣南五里。漢長沙王吳芮隱居蒔花其上,因名。又名大小花山。
隱將山 ,在縣南七里。漢吳芮,秦末為番令,避地隱居。
理旗山 在縣南五里。漢吳芮佐高祖入關,嘗理旗於此,故名。
李和尖 在縣南掛榜山巔。昔有李和尚於此砌塔修煉,飛昇墜鈴,故名。
魏坡山 在縣西五里。昔黃巢掠饒、信,駐兵此山。
謝恩山 在縣二都
蛟池山 在縣東南一都,綿亙數十里,有田在上。此山為縣龍少祖。
周源山 在縣西北三都。
南山 在縣三都。明嘉靖間,里人立。有祖師殿,萬曆中刱庵堂。
龍峰山 在縣北二都。疊伏層起,其勢奔躍如龍。
葛峰山 在縣三都,界連樂平,長亙百餘里,傳葛仙煉丹,其上有仙跡存焉。明嘉靖間,刱造「葛峰堂。」
洪雅山 在縣北。宋邑丞王貴行,西蜀洪雅人,義不事元,赴天門水死。子石泉奉柩卜葬於此,因名。
石壁山 ,在縣北,上有祖師殿。
銅山 在縣東
將坑山 在縣東南。唐黃保靈因獲巢寇餘黨,故名其山以旌武功。
屏峰山 在縣東八都。峰巒迴疊,結翠凝嵐,橫列如屏。
少華山 在縣東十四都,又名「三清山。」 根盤數百里,東由龍泉橋至元關為玉山路,西隸本縣。由步雲橋至元關,跨饒、信、衢三州之會。其山群峰羅立,巖洞幽奇迥絕,名狀不一。其最高而特起者為玉京峰。值天朗氣清,則匡廬番水隱然在指顧間。景泰間,里人王祐開刱施田,以膳羽士。
石頭山 在縣東五十里樂平鄉。
洎山 在縣東十八都。洎水發源於此。
望岡山 在三都洪姓住基後。高聳數百仞。屏峰寨 在縣東南二十都。
紫駝山 在縣東南十八都,王姓住後先賢王愚泉、余息齋有《紫駝筠翠八景詩》。
鳴頫山 在縣東二十都。高峙百丈,岑鬱峻拔,雲煙晝暝,遠近候之,以卜陰晴。
毛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銀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