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泉流注金雞潭,西趨沽口入大溪。

銀港 在東北九都。出開化界,經樂平鄉銀城,至海口,入樂安江。

建節水 在三十二都。出弋陽,西北至海口,會上饒寮源諸水,流至二十八都雙港口,合萬村水,至樂平銅山港口入大溪。

龍溪 在東七都。宋學士汪藻邁跡之所。初名「浮溪」 ,徽宗賜名「龍溪。」

長樂水 在二十六都。出大茅山,經雙溪村,合上饒銅川水流至雙港口,合橫溪、渾溪、瑞港諸水,並流為長樂水,至樂平明口,會大溪入樂安江。

橫溪 在東二十四都。出龍潭山,流至重陂合渾溪,並流至瑞港雙坑口入長樂水。

渾溪 在東二十四都。出港頭山流至重陂,合橫溪,並流至瑞港雙坑口入長樂。

金雞潭 在東六都。相傳,有樵者聞山谷間有聲戞然,往視之,見五彩雉,一鳴,諸雉驚飛墜潭石。至今石山有仙跡。

銀潭 在東十都。崖深數丈,有眼直通山頂,名「龍崖。」 上有龍王廟,歲旱禱雨應。

洎溪潭 在東南十八都。其潭澄徹,有龍居焉。旱禱雨應。

清斗潭 在南二十都萬山中。其潭清若鏡,方若斗,有龍居之,旱禱雨應。

吳王潭 在東南三十三都。深淨可鑑,底有巖如屋。宋張燾毀長沙王廟,投其像於江,祝之曰:「隨汝所止。」 復祀之。像愬流三里許至此潭,遂為立廟,潭因名。

徐公潭 在南二十六都。兩畔巖石,相傳水由巖上斗瀉而下,凝注而為潭。潭極清冽,有龍宅焉,旱禱應。宋紹興間,徐公得道於此,履跡猶存,因名。

化龍池 在學宮東衙內,宋紹興間鑿。明永樂初,池開並頭蓮,次年登科者三人。

淬劍池 在縣南七里。相傳漢吳芮淬劍於此。流盃池 在縣南一都。發源隱將岑經嬌姑橋,還繞鳳凰臺。宋縉紳流盃宴飲處。

桂湖 在縣東南十八都紫駝山後。過峽處水泉不涸,因以名村。

烏龍井 在縣東興寶坊,其水澄潔不竭。丹井 在縣東妙元觀,葛仙翁煉丹於此。膽泉 二道,一在縣東銀山下,一在縣東六都銅山下。以泉浸鐵,數日輒類朽木,取以刮其屑,煆煉成銅,後如法浸之,不驗。

虹井 在四都。其水澄潔異常,時有彩虹下飲,因名。旱禱應。

溫泉 又名「煖水池」 ,在二十六都茅山麓。其泉冬溫如沸。

暖泉 在二十三都新村坂。有田百所,常苦亢旱,業人虛納國課。明宣德間,里人汪志宗夜夢神人告曰:「汝饅頭㠑田下有黃金百斤。」 次早攜鋤掘之,甘泉湧出,涓涓不息。其泉冬月熱如釜,水灌田數百餘畝,雖亢旱不憂。

芝蘭洲 在二都。明萬曆間,新積洲數十餘畝,土名「泰乾洲。」

桐水 按《縣志》「出縣東五里,經寅山下流至縣治前,合泊水入大溪。」

瑞港水 按《縣志》在二十七都。出石榴源,西流二十里至雙坑口,合桐川、橫溪、渾溪諸水入長樂水。

穀節潭 按《縣志》在縣五都。

梓木潭 按《縣志》:「在九都。巖高數丈,水斗瀉而下,清潔且深,龍宅其間,歲旱禱雨輒應。宋咸淳間,敕封梓潭龍王。」

放生池 按《縣志》,「舊在元妙觀,宋乾道邑人程舟有記,今廢。」

黃公井 按《縣志》,「在縣治內,黃令金色開鑿,有銘。」

仁井 按:《縣志》在上街泰平坊。

義井 按《縣志》在上街清泰坊。宋嘉定間,坊民張友義捐地鑿。

《禮井 》按《縣志》在上街仁德坊。

智井 按:《縣志》「在下街寶賢坊。」

信井 按《縣志》在北街善慶坊。

銀井 按:《縣志》「在文明門。」

安仁縣

玉真山 在縣治後。左右石趾如鉗,瞰臨錦江。頂有石壁,高數仞,石上鐫字曰「玉真臺。」 今尚存。張古山 在縣東,一名果老峰。世傳晉張徽修煉之所,有小丹池在上,後飛昇去。其山嶺趾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