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獨田橋 在太平鄉,縣東南七十里。

大石橋 在萬全鄉,縣西北九里,通貴溪。西溪橋 ,在縣西一里。

行者橋 在永平鄉,縣東北八十里。

篠箬橋 在萬全鄉,縣西北五十里。

朱姑橋 在太平鄉,縣東北八十里。

芙蓉橋 在歸仁鄉,縣西北九十里。

南港橋 在縣東南三十里。

西港渡 在縣西二里

後港渡 去縣五里,最為扼要。舊有橋,今廢。蓮湖渡 在縣西十里。

晚港渡 在縣東十里

碔石渡 在縣東二十里。

華元渡 在縣東北五十里。

芙蓉渡 在縣西北九十五里。

貴溪縣

黃。寨 南。唐保大間,璩瑗領兵戍此,址尚存。雄石鎮 在縣八十里。唐武德八年設,今廢。鷹潭渡 新設塘汛,去縣西五十里接安仁界。饒橋 新設塘汛,以上水陸要地俱撥兵防守。翰林橋 在縣治東一里。

上方橋 在縣東市一百步。橋近白衣寺,故名。成安橋 ,在縣市北一百五十步。古老相傳云:「橋成則人民安」 ,故名。

倉橋 在縣市北一百五十步。橋北有倉嶺,上有「常義倉」 ,建于此,故名。

楊林橋 在縣南三十里。相傳橋創于楊氏,成于林氏,故名。

何郎橋 在縣南三十里。昔有何和尚造此,橋成,和尚遺蛻,故名。

戴星橋 在縣北五里。元至治間造。橋成之日,其夜鄉人見有星墜其間,故名。

北亭橋 在縣北一里。元時有接官亭在旁,故名。

饒家橋 在縣南仁福鄉。饒家女媼所造。雲隱橋 在縣南七十里,地名連霞港。里人凃氏勸道士高文輝捐金穀一千五鼎建。上有屋宇彩畫。既成,道士遺蛻四十三代。天師扁其名曰「雲隱。」

昇仙橋 在縣南九十里。進士王良弼有《詩》。龍津橋 在縣南七十里龍虎山,乃聖井龍神出入之所。明洪武年間,鄉人胡子亮建。

雙清橋 在縣南七十里。張仲舉有詩。

赤石橋 在縣北五十里。

石榴橋 在縣北三十里。

泗瀝橋 在孝思鄉縣北三十里。

湖陵橋 在孝思鄉,縣北二十五里。

村橋 在縣西南三十里。

章家橋 在縣西二十里。

斜田橋 在縣西三十里。

白塔橋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

中航橋 在縣前

上航渡 在縣前東

浮橋渡 在縣西一里。朱晦菴記。

流口渡 在縣東十里

上溪渡 在縣南二十里。

英渾渡 在縣西二十里。

羊角渡 在縣東三十里。

金沙渡 在縣西三十里。

魯家渡 在縣西四十里。

倪王渡 在縣南七十里。

鉛山縣

分水關 在縣南八十里,為閩越要關。其水一派南流入崇安溪,直抵于海,一派北流入鉛山溪,直扺于江,故名。舊有巡檢司,今隸閩省。按《永平志》:「宣和二年冬,郡盜方臘寇浙東,聲入閩粵。明年春,吾州治疆場之守,復修分水寨。寨成,寇遂不犯。」 五年秋,白水翁挺過之,銘其辭曰:「切雲摩天,截嶪巑岏。閩嶺之山,雷轟電」 逝,涵潏譎詭。閩溪之水,江閩之陬,此為襟喉。水東西流,顛岸轉石。鳥道絕壁,僅可容蹠。浙兇跳梁,迫邇我疆。始作此障,机牙設張。一夫所將,萬夫莫當。其險可將,而民好義,難以力制。勉哉撫字,勿使自宄。繫我良吏,

溫林關 在縣東南七十里,為閩楚銜要。明正統間,閩寇作亂,于此設備,尋罷。弘治間,盜起,復委軍官一員,領軍五十名守之。今裁革。

桐木關 在縣西南八十里。自石佛寨分路,扺福建光澤縣界,興革與溫林關同。

通濟橋 在縣東關外,舊名「永平橋。」 宋淳熙十三年,陳映為縣時,眾立文華閣,待制趙不适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