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尾故名

飛錫泉 在府北二十一里棲賢橋後。世傳拭眼禪師開山於此,飛錫卓石出泉,故名。

觀音泉 在府北十里羅漢寺後觀音塔下。「馬祖泉 」 在府北四十五里馬祖巖下。

大士泉 ,在馬英山下。泉有二穴,上水下涸,蓋瀱汋也。

潮泉 :在府城西南二十里雞籠山澗中。其泉一日三潮,朔朢尤大。

雲液泉 在城西三十五里。山多雲母石,泉甘且清。蓋雲母滋液所致,故名。

谷簾泉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康王谷。其水如簾,布巖而下者三十餘派。唐陸羽《茶經》品其水為天下第一。

玉澗 在府北三十里

冰玉澗 在城東北一里,宋劉渙舊居。蘇子由謂凝之父子「廉潔不撓,冰清玉潔」 ,故名。

西澗 在府城西北十八里。宋劉渙嘗乘黃犢往來其地。山僧結茅以待之,因號西澗居士。朱熹守郡時,作亭其上,取黃庭堅詩榜曰「清淨退庵。」

相辭澗 俗呼「相思澗」 ,在石牛山南。女真蔡尋真、李騰空術成別茲,故名。

三峽澗 在府北十五里棲賢寺右,水聲如雷。石子澗 在府北三十五里。

青泉澗 在府西北十五里。

太平澗 在太平寺

愛蓮池 在府治內。宋周茂叔守郡時,鑿池種蓮。明成化八年,知府曹凱重濬,建亭其上。「洗墨池 」 有二,一在開先寺後,南唐李中主讀書處;一在歸宗寺後,王羲之洗墨處。

白龜池 在慧日院,時有白龜出焉,故名。「艑底池 」 ,在府西二十五里紫霄峰。後晉吳猛以二龍挾舟而行,墜於此。

濯纓池 在醉石北崖上。

「鵝池 」 ,在歸宗寺後山澗濱,廣十餘丈。晉王右軍所居,以養鵝處。

故里池 在府西三十里。宋柳宏,建昌人,宰德化,過廬山,卜居於此。以建昌與星子鄰,若在故里,故鑿池以名之。

浴仙池 在青玉峽

「流杯池 」 在白鹿洞。

蒲溪灣 在府城西五里層城山、斜川之間。宋劉中允《茇含》在焉。後子登葺為別墅。

都昌縣

西山 在縣西一里。明弘治十四年,知縣王珀奏立陳經歸先生祠於下。頂有八仙臺、雲住石、空遠石。

南山 在縣南二里。宋蘇東坡、黃山谷、蘇潁濱常遊於此。

團山 在縣南二里

龜山 ,在縣北七十里。山形偃伏如龜。

釣磯山 在縣南。晉陶侃微時,垂釣於此,後得一梭,化龍而去。

石壁山 在縣西,臨大江,有石如壁。謝靈運嘗居此,有「石壁精舍」 四字,今不存。明正德間,提學李夢陽書以補之。

大磯山 在縣西七里。一名望仙山。傳晉許旌陽㧞宅飛昇,蘇耽於此望之。芙蓉山 ,在縣北十里。其山巒大小相對,如芙蓉然。

元辰山 在縣西四十里。《道書》以為「第五十一福地。」 晉蘇耽居此。有丹竈、石杵臼、履跡源、馬蹄洞,下有顯福觀,又名蘇山。

陽儲山 ,在縣東四十里,居眾山之南,謂其陽氣所鍾,故名。

城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昔檀道濟築城於上,有白起廟。

雲泉山 在縣北六十里。有泉出雲,號曰「雲堆。」 明劉存芳居此,引其流為洗墨池。

狂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晉時有仕宦不達者,佯狂於此,故名。

左蠡山 ,在縣西八十里,臨彭蠡湖,上有龍王廟,下有左蠡城,今圮。

黃金山 在縣東北一百里。山頂有龍湫,歲旱禱雨多應。

華山 ,在縣東北十九里。以其突然峭㧞,高壓眾山,擬之太華。

赤石山 ,在縣東北十里。上為饒州、下湖口、彭澤之通衢。

小磯山 在縣西南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