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仙閣故名,宋建炎「時建。明洪武二十年,里人郭弘修,甃以石,高二丈,廣一丈二尺,長二十步,上通白沙,下通大皋。渡水自上舍陂發源,經小湖坑會於大江。」
東灣石平橋 在縣南十五里永福鄉十九都。始建未詳。明洪武四年,僧自如重修。甃石,崇二丈三尺,廣一丈二尺,長二十步。連岸凡七墩,上通泰和,下通郡城。水自永新界發源,從大皋渡,會於大江。
社原橋 在縣西南二十八都。王文輔修石溪、通仙二橋 縣東坊廓鄉。明洪武二十九年,里人李文輔「重修。甃石高三丈五尺,廣一丈,長二丈,上通值夏,下通吉水。」
神岡橋 在縣北二十里《坊廓》鄉六十六都新洲。里人郭筆峰建。
三江口橋 在縣北二十五里坊廓鄉六十七都。合坤溪、吟村、錢富三江,故名「久圮。」 明洪武二年,里人胡子明捐資甃石重修,連岸四墩,高二丈,廣一丈二尺,長五十步。北通吉水,南達郡城。南廣橋 在縣西第四都。甃石高二丈,廣半之,長二十步。西通安福,東通郡城。水自冷水坑發源,過劉公橋出螺湖,會於大江。
清湖橋 在邑北六十八都。石墩九,因水圮。僧惠中,邑人李達則重修。北通吉水,南通郡城。桃林石橋 在邑西坊廓鄉。甃石高二丈,廣半之,長二十步,南達安福,東通郡城。
興明橋 在二十五都興明寺左。明嘉靖中,寺僧重修。
錢富橋 在縣北坊廓鄉。宋咸淳間,僧聰智甃石高二十丈,廣半之,長二十步。西通袁州,東通郡城。水從藤橋歷螺湖,會於大江。
廬陂橋 在邑東北六十七都,唐天寶中,僧華公甃石。崇二丈五尺,廣半之,長二十步。北通吉水谷村,南通郡城。
古江橋 在邑南六十里永福鄉。唐永泰間,僧從禮建。連岸五墩,崇三丈,闊一丈,長三十步。南通永陽市,北通郡城。水從梅花樟坑歷橫石,會於大江。
常樹橋 在縣北三十里儒林鄉。宋紹興中,僧性海甃石,高廣各二丈,長二十步。南通永陽,北通府城。
孔家山橋 在縣西五十里儒林鄉。甃石高二丈,廣半之,長二十步。南通泰和,北達郡城。水自泰和縣界發,經花石潭入大江。
永寧橋 在淳化鄉八十二都永寧寺前,故名。宋淳熙間,僧善乘甃石高二丈,廣半之,長二十步。東通永豐,西達郡城。
九江橋 在邑東南四十里,淳化鄉七十五都,界九江邊,因名。南通富田,北達郡城。
赤岡橋 在七十五都東界赤岡嶺下。東通吉水,西達郡城。以上二橋俱里人顏上秩捐資糧建之。
黃家橋 在縣三十里坊廓鄉。宋寶祐間,里人黃堅建。明洪武十一年,堅之孫綬重建。崇廣各一丈,長二丈。北通吉水,南通郡城。
王郎橋 在邑北六十里仁五十都。宋至和間,里人至琛建,後因水圮。明洪武三十年,里人庸信重修。高一丈,廣八尺,長一丈六尺。北通吉塘橋,南達宣化鄉。
凍山橋 在邑西四十七都。甃石高二丈,廣一丈六尺,長二十五步,覆以屋一十三間,西通安福,北達郡城。
隆濟橋 邑東南永福鄉,「甃石為之,高一丈,廣一丈二尺,長二十餘步。南通禾埠市,北通郡城。」 三山岡橋 在邑西南永福鄉,「甃石為之,高一丈,廣一丈二尺,長二十步。南通永陽市,北通吉塘橋。」
虎溪橋 在縣西南四十里永福鄉石虎嶺,故名。甃石為之。高二丈,廣一丈二尺,長二十五步。西通泰和、白沙,北達高塘。
山田石橋 通永新,長五丈,深一丈五尺,葉甫修,下有鯉魚石二。
茅田石橋 葉瑞修通。《泰和龍泉》。
銀坑橋 葉桂修上三橋俱在敖城下,徑使江口橋 通至禾埠。
銅溪橋 以上二橋在十九都。
雙江橋 三十三都周原。正德間,左駕敷建潛龍庵前橋 。里人張祥建,仍出田三畝,歲月修葺。
嘉溪橋 在第九都。鄒道源建。
曾家橋 在第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