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次倉 原在城隍廟左,知縣張移置。明隆慶間,知縣胡文光改建。邑北龍河之上。

東倉 在城隍廟側

南倉 在邑南二十里高城市。

西倉 在邑西六十里大坪頭。

北倉 在邑北三十里。今並廢。

澗田倉 在邑北三十里,廢。

牟村倉 在邑北四十里。

進城倉 在邑北四十里。

新市倉 在邑北七十里。

株柱潭倉 :在邑西六十里。

官田倉 在邑西七十里。今俱廢。

袁州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府縣志合載

本府。宜春縣附郭。

袁州府儒學 。「唐天寶間建於城北門外。乾元間移城內郡治西。大中間復徙北門外。南唐移於郡治西南。宋皇祐間改營於州治東,即今所。明洪武間增修,後燬。宣德中,知府何澄重建。弘治間,知府王俊、萬曆間知府鄭惇典相繼修葺,尋圮。」 知府汪若水重建。崇禎己卯,知府解經達重修。

皇清順治中,知府吳南岱、推官王延裪先後新之。《乙》

未,督學趙函乙捐金補葺。康熙五年明倫堂圮,守道施潤章、知府李芳春等捐資重建。其制中為

先師廟舊名「大成殿。」 明嘉靖中改為廟,今仍舊名。

啟聖公祠嘉靖九年,詔兩京國子監、天下府州縣學立「啟聖公祠。」 明倫堂門外有石一片,高一丈餘,偉峭秀拔,相傳是唐盧肇狀元家物。神廚、神庫、樂器久壞。嘉靖丙午,知府徐禎重建,後圮。社學 一在府治東,一在萍實門外,一在府治南,一在袁山門外,一在府城東二十里下浦,今毀。

學田 明萬曆中置

宜春縣儒學 舊附於州學西偏。宋淳熙間,移於秀江之北。中為大殿,創齋四:曰《居仁》,曰《由義》,曰《近思》,曰《篤志》。嘉定中築殿宇,改創戟門、櫺星門。元季兵燬。明洪武七年,建大成殿、兩廡、櫺星、戟門、明倫堂、東、西二齋。正統七年建敦教堂。成化、正德、嘉靖、萬曆中,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年、康熙六年重建。

文昌閣 「在學左面臨秀江,一水直瀉。明知縣黃洽中、羅仁方用形家言,次第建樓閣以砥柱之。且遠接盧洲,渙藻迴瀾,巽峰錯繡,歲久傾圮。萬曆庚申,知府黃鳴喬等飭工完美」 ,今毀。高士書院 在北外廂學宮右。明萬曆癸巳年建。

秀江書院 明建

王公書院 在東門外,今毀。

昌黎書院 ,即「韓文公祠。」 久毀無存,康熙三年重建。

學田 :明萬曆二十四年置。

外縣

分宜縣儒學 舊在邑治東三十五步。宋初建於邑西五里。宣和間遷清源渡。嘉定間復建於西郊。端平元年,創學舍。元至元二年,新明倫堂。壬辰兵燬。明初復建於邑治東故地。洪武、景泰、天順、成化、嘉靖、萬曆、天啟、崇禎間,相繼修葺。凡大殿、兩廡及戟門、櫺星門、名宦、鄉賢諸祠,莫不備具。

皇清順治十年傾圮,康熙六年,知府李芳春捐資重

鈐岡書院 崇禎中毀

社學 一在邑東門起運倉左。一在邑治西,明正德七年,知縣蕭時賓立。今基址僅存。

學田 故無田,明始置。其田在八廟前者九十八畝,并官莊一區。在耽江者二十六畝;在武源者田塘一十六畝。租銀歲徵,備賑貧生。

萍鄉縣儒學 在縣西二百餘武。唐初建於縣東南二里許。宋紹興間兵燹,徙建於尉司之右。二十二年復遷縣右。乾道四年,復徙縣西之車田,並建學前高山塔。淳熙四年重修。元皇慶二年修,壬辰兵毀。明洪武四年重創。二十八年、正統元年、十一年繼修。弘治元年再遷西隅沈家之左。十七年改建縣南寶積寺東。正德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