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十五卷目錄

 袁州府部彙考五

  袁州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袁州府驛遞考

職方典第九百十五卷

袁州府部彙考五

袁州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府縣志合載

本府。宜春縣附郭。

報恩寺 在邑治東門內。唐天授初,為重興寺。宋號乾明。崇寧間,為崇寧萬壽宮。政和間,賜額「天寧」 ,又改為神霄宮。紹興賜今額。元毀,明重修。棲隱寺 在邑城南。

圓通院 ,在靈泉池上。康熙六、七年間,住持僧慧椿捐修,金碧煇煌。

泗洲院 在東門外

國泰院 在西門外

崇勝寺 ,舊在北門外。太平興國中,賜林樂堂,黃庭堅書扁。方丈有「竹尊者軒」 ,年久頹圮,又雜處市廛,寺僧苦之。明嘉靖三十六年,住持惠修等訴郡守張任,建於化成巖之東。

報親顯慶禪寺 ,在邑城南集雲鄉蟠龍山頂。唐南平王鍾傅初建蟠龍禪院。宋治平間賜額「永慶」 ,淳熙改賜今額。是為成恭皇后功德院。明洪武二十四年,和光禪師立為叢林。

太平興國禪寺 在邑城南大仰山下。二神捐地,與小釋迦結庵之所。塔尚存。唐會昌賜名「棲隱」 ,宋改今名。山水奇勝,石逕縈迴,飛瀑湍駛,泉流灑灑,鳴殿庭下,敻異人境。唐、宋賜經、御書碑碣甚多,俱燬,今存。《元碑》,程鉅夫撰記。

興化禪寺 舊名「雲峰院」 ,在邑南木平山中。內有「飼龍亭」 在潭上。潭有龍,善道禪師常以飯飼之,因名。

慈化禪寺 ,在邑城西石裡鄉南泉山。普庵住持地,塔尚存。寺廣袤宏壯,為郡剎之冠。

能仁院  、《顯勝院  》《靜梵院》。

普濟院  、定明院  、集福院。

普信院  、定光院  、顯寧院。

延慶院  、悟空院  、常樂院。

雙林院  。明教院  。仁濟院。

明德院  、薦福院  、清妙院。

勝安院  、勝利院  、大通院。

廣仁院  、貞如院  、《明福院》。

妙因院  、棲真院  、《普安院》。

貞乘院  、淨因院  、《普照院》。

萬年院  、寶林院  、《明惠院》。

護國院  、淨居院  、《壽昌院》。

慈雲院  、法寧院  、《永安院》。

精進院  。《雙龍院》。

定安院 即沙江院。明萬曆辛卯年燬,四十六年里人重修。

白雲庵 在城東四十里。康熙戊午,郡守李題「寶剎,維新。」

長蘆庵 在城南三十五里。康熙庚申,郡守于題「無為而成」 ,邑令王題「宏開不二。」 其地古名冠子石,山後有石若冠,故名。

保赤庵 :在治內春臺東偏,舊泰山廟廢址。康熙十年,郡守于鼎建。

法華庵 在城西三十里。

石庵 在城西南三十里,浙江督學使黎題「『《不落階級》』處」 ,僧正脈創建。

古林庵 ,在城西四十里。郡守于題「無聲無臭。」 香山 ,在城西八十里,有栴檀氣故名。古額「萬法歸一。」

化成巖 自丙戌年住僧出塵卒啟白與師念融接承倒堂,重建佛殿、官廳、石路、山門、禁蓄護屋、官山、巒林。

「三元殿 」 :在治城西,知府解經遠建。

元妙觀 ,在東門外,即叢福觀。晉元康中建。明洪武二十四年立為叢林。

高真觀 ,舊為「長興道院」 ,在宜春臺側,有棲霞閣。

澄心觀 ,在宜春臺北。明洪武初,併入元妙觀、棲真觀  、靖嚴觀  、福真觀。

龍泉觀  、仙居觀  、昊天觀。

分宜縣

福勝寺 在邑西五里。三國吳寶鼎中建,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