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寺名金蓮
玉枕山 在府治北五里,以形似故名。乃郡主山也。高三百仞,連延三里,兩麓五峰,次第相屬。宋周敦頤嘗遊其山。明成化中,陳獻章應聘道經寓此,與知府張弼酬和,有《玉枕詩話》。
太平山 在府治東北九十里。《峒山》由下峒入山,上有圓坪如盤,故名。旁有兩山如龜蛇,郡人為立「元武廟。」 上有泉出石隙,瀑流數尋,下為龍湫。及至洞口,旁底皆石如梘。有一墩在水中,自廟視之如浮盃。
西華山 在府治西一十里。高聳連亙,石壁如削,轉磴而上,平衍有田,有僧院。宋崇寧中建,後傾圮。院前有澗,兩岸及底俱石,名曰「石澗」 ,無魚蝦,傳是神龍所遊。澗邊垂出一石,甚平,名「釣月臺。」 澗底有臥僧遺跡,嵌入石內,五體俱全。澗水流掛石壁為瀑布,凡三十餘丈。南有石洞,可坐十餘人。左有松數千株,皆直幹無旁枝。又有老樹五幹,自地摩空,亦無枝蔓。
聶都山 在府治西南一百二十里。高一百六十仞,連亙四十里。相傳有聶姓者開都以居民,故名。山下有獅子巖,巖西有田名「斗田。」 其上多礬石,遠望如雪。有茶磨石。元有蒙古人任郡寮,琢取過多,又琢白石為礎五十雙,載歸一日,白石俱變脆質,磨石俱竭。此山本屬大庾平政鄉,今割崇義西接湖廣界。
五馬山 在府治西四里水北。形如五馬,圓秀瞰江,名「五馬歸朝。」
峒山 按《明一統誌》:「在府治北一十八里,上有泉出石隙,瀑流數仞,下匯為澄潭。」
寶珠山 在府治西,近寶豐門,連五馬山而近城,形圓如珠。
南山 在東山稍左,東南之間,嶧峽中石坂如砥。舊有庵,久廢。
巘山 :在府治東北六十里,南康縣界。
龍逕山 在府治西北七里。山形蜿蜒,故名。石竇出清泉,名龍泉,郡人何炳結廬隱其中。雲臺山 在府治西南一百里。由石溪村入山,最高,山腰常有雲氣,故名。
大山 :在獅山稍南,亦與聯絡。在水南岸,形甚端麗壯觀。
天柱峰 在府治東北五里。《一統志》云:「峰巒高聳,參天如柱。」 唐楊松筠云:「峰在艮方,郡人多壽。」 又云:「此峰上應紫微星,寇至不能為患。」
貴人峰 :在天馬山之東。
莊彭嶺 ,在府治東南十里留地村,與庾嶺祖龍共脈。《保昌誌》作「扁嶺。」 週圍二里許,路通南雄、藍田,上溯
嫦娥嶂 在府城南二十五里。峰巒蒨秀,開散如帳幕。相傳葛洪嘗煉丹其上,遺丹液,多產仙茅。
歐公洞 ,在府治西十里,山隈石曲澗菖蒲一莖十二節。
羅漢洞 在府治舊鬱林鎮西八里。洞有崖口如門,中有十八石排列左右,若羅漢然。其嶺有石梁,長丈餘,危峻,人不敢渡。
鐵岡 在府治北一里。山勢自玉枕山分脈為岡護北城舊有鐵冶,故名。
月子岡 在府治東五里鬱村。按《一統志》:形如半月,下有塘,即名月子塘。
青龍岡 在府治東北三十里大學村。舊傳有龍見,故名。《寰宇記》云:「有陳蕃子孫墓。」 《郡國誌》云:庾嶺有青龍岡,徐道覆欲上,大電繞身,震雷而止。山上有石,時放光明,號「鏡石。」
大庾嶺 在府治西南二十里。漢高祖時,梅鋗駐兵嶺下,因名梅嶺。破秦有功,封臺侯,又名臺嶺。武帝時,庾勝築城于此,又名庾嶺。為五嶺之第一也。其山延袤二百里,螺轉九磴而至。頂極峻,人難登之。唐開元中,詔內供奉張九齡鑿嶺為路,通車馬,兩峽夾道,嶺分南北,是曰梅關,即名橫浦關。上有曲江祠。宋淳熙間,知軍管銳多植梅以寔其名。咸寧中,知軍趙孟適以嶺上皆梅,扁曰「梅花國。」 明成化己亥,知府張弼重修嶺路。
小梅嶺 在庾嶺稍西北,與庾嶺聯絡也。唐開元以前入粵之路由此,故又名「小梅關。」
惜母嶺 在府治東二里。舊《志》云:「許旌陽斬蛟,追至嶺下,小蛟回顧其母,故名。」 嶺下有惜母村,山頂有石竈,傳是葛翁丹竈云。白鶴嶺 在府治東一十四里。舊《志》云:「相傳蔡仙隱此,有白鶴來翔。其麓有仙井,清洌不竭。」 金星嶺 在府治東一里水口,俗名旗山。《隆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