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三十六卷目錄

 杭州府部彙考二

  杭州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九百三十六卷

杭州府部彙考二

杭州府山川考一    府縣志合載

本府。錢塘、仁和二縣附郭。

吳山 ,杭之鎮山也,在城西南。春秋時為吳南界,故曰吳山。或曰:以伍子胥故曰伍山。訛伍為吳,故亦稱胥山,又曰越沼。吳時即此山以祀太伯、伍員,因謂之「吳山」 云。蓋天目為杭州諸山之宗,翔舞而東,結脈于鳳凰山。其支山左折,遂為吳山。西北為寶月、為峨眉諸山。稍南為石佛、為七寶諸山,而總之曰吳山也。峭崿奇峰,澄波靚浦,周回環拱,扶輿清淑之氣鍾焉。立而環眺,則官司廨署,衛鎮營堠,九陌三條,紅霧塕起,隱隱振振,漏盡猶喧,道院僧廬,朱樓畫閣,參差掩映,仙靈宅之。昇其巔,則恍惚凌虛,碧天倒匝,山川包絡,界脈縷分,脊腋首尾歷歷可數。山之頂背西面東,為城隍之廟,蓋通浙城隍之大神也。先是,永樂中錦衣衛指揮紀綱有寵,使千戶往浙,縱橫不法,按察司使周新捕而治之。千戶訴于綱,綱誣新以他惡。帝怒,逮新至陛前,抗聲陳其罪,且曰:「按察按事,與都察院同,陛下之明詔也。臣奉詔行法,奈何罪臣?」 帝命戮之,大呼曰:「臣生為直臣,死為直鬼。」 帝尋悟,深為悼惜。後數日,朝退,見一人直立不去,曰:「臣周新也。上帝憐臣,命總司浙江城隍事。」 帝即以此封之。威靈赫然,奇跡不可勝紀。故凡浙官之初蒞任也,必先赴廟中齋宿,次日晨禮神讀誓,以洗其心。而舊例,每月朔縣供香燭。至期,三臺而下,皆入廟謁神,拈香而拜。道士百餘人,皆習于虛靜之教。孤清淡穆,事神惟虔。玉磬琅璈,笙歌迭奏。步虛之聲,縹緲出於雲霄之上,州人仰之,若天際然。曉望初日,透海而出,萬頃搖赤,層霞弄影,久之乃升,則草樹烘,臺殿朗矣。入夜,家家燈火,繁若墮星,遙與隔城漁照遞相輝現,則又無夕,非上元也。至若匹練橫空,堆銀擁雪,排空鼓怒,勢若雷奔。天下之奇,惟浙有之。而吳峰一望,尤勝他處。斯又枚叟之所扼腕而談,元虛之所腐毫而賦者也。杭州為全浙之都會,而吳山又為一州之鉅觀,豈虛也哉!按《錢塘縣志》:「杭城西枕湖,南北二山,遶湖三面。南山嶐峙,女牆垣其上,入城蜿蜒二里許,曰吳山。」 則知吳山即南山之闌入城者,不隸南山,專名吳山。以此山跨據城中,一尊吳也。緣山西上有寶月、「峨眉,淺山金地七寶。」

寶月山 地蟠中軸,對峙藩司。東北為峨眉山,又東為淺山,正東為金地山。按《錢塘縣志》,「一名天井。」

寶山 ,在吳山之西南,下為寶奎寺。按《錢塘縣志》,「為淺山之支。」

峨眉山 在布政司南

淺山 在峨眉山東。其支為寶山,有青霞洞,奇石錯峙如青霞池。曰蕉井,曰子午井,子午二時則水溢齊井口。今並在真聖觀。觀中有碑,曰「蜥蜴碑」 ,古文剝落,皆舊跡也。按《錢塘縣志》,上有惠應廟、承天觀、金龍泉、水神廟、八眼井、漾沙坑、竹園山 在吳山西,相接一脈獨趨而北,陰陰隆起。宋臨安尹趙與𥲅建閣其上,平瞰西湖,扁曰「竹閣」 ,理宗御書。景定三年,魏安撫克愚徙其閣,而山亦漸弛為地矣。按《錢塘縣志》,為金地之支山。

七寶山 在三茅觀之趾,稍東為寶蓮山,又東為清平山,與城外鳳凰山相接,西為鐵冶嶺。按《錢塘縣志》:「上有通元觀、七寶庵、三茅寧壽觀、汪王觀。」

石佛山 舊為寶成講寺,今寺廢而石佛尚在。上為重陽庵,其西為青衣洞,有青衣泉。按《錢塘縣志》,「為七寶之支山。」

金地山 ,在七寶山南。按《錢塘縣志》,「上有城隍廟」 、梓潼帝君廟、火德星君廟。

寶蓮山 在吳山西。按《錢塘縣志》:「山下有壽春庵。宋慶元間,韓𠈁冑賜地寶蓮山下建閱古堂,砌瑪瑙石為池,遙引青衣泉注之,名閱古泉,陸游為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