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先師廟東西兩廡前為戟門、櫺星門內為「泮池神。」

廚、神器庫俱在戟門西。啟聖祠在廟後,學在廟之左。前為明倫堂,東西兩齋,舊曰「志道」 、「依仁」 ,今曰「日新」 、「時習。」 前為儀門,又前為外門。名宦、鄉賢二祠在明倫堂右。堂之後為敬一亭。射圃在亭之東,有亭曰「觀德。」 倉庫在學東南。教諭廨宇在學西,訓導廨宇一在啟聖祠後,今廢。一在祠左。射圃在學宮內偏弦歌之外,所以觀德。

社學 在縣東,即古小學。各鄉塾俱得聽置學田 租若干畝。明洪武中,設於廩餼外,又以賙貧士者。秋登,榖貯縣治西,署曰「儒學倉」 ,今廢。租亦奉裁充餉。

餘杭縣儒學 。宋初但有廟,在縣東擢秀坊內。景德三年,縣令章得一建學,自為記。崇寧間重修。紹興五年,令范仲將以狹隘徙建法喜院故基。淳熙六年,簿范某建門設戟。元初毀。至元四年,達魯花赤也先帖睦邇重修,儒林郎徐一清為記。明洪武三年,知縣胡也速迭兒建廟殿於縣治東故學基。四年,知縣魏本初建齋舍,闢射圃,創庖湢。縣丞韓修爵修明倫堂。九年,知縣梁初撤舊齋為諸生號舍,別建東西兩齋、教官廨宇。十年,知縣王原良建廟學,未完,代去。十六年,知縣史原遠繼建兩廡、戟門、櫺星門及學之堂廡、庖庾。杭州府學教授天台徐一夔為記。永樂五年,知縣林源重建。正統十二年,知縣吳鑑重建饌堂,教諭褚文量、訓導卞經、潘濂徙射圃於學之東。景泰五年,縣丞施善重建櫺星門、大成殿、東西廡、戟門、泮池及堂齋庖庾。天順三年,知縣朱倫重新學廟。成化十四年,僉事錢山闢學門,併拓基址。十九年,縣令尹章建石坊於櫺星門之前。弘治七年,知縣冉繼志改建明倫堂。正德五年,教諭林誠通以巽方缺陷,建青雲樓。六年,知縣彭辨之修號房五間,築周圍牆垣二百五十丈。十一年,縣令喻江修大成殿并門廡、號舍、射圃,建碑亭二座於泮橋。東西石坊三座,其中匾曰「道德宗師」 ,東曰「興賢」 ,西曰「育才。」 十三年,提學副使劉瑞重修廟學,巡按御史吳華重建尊經閣。嘉靖三十年,教諭李鵬舉精《堪輿》,欲復故址,謀於知縣周之寬,遷學於法喜寺基,捐己俸為倡。呈郡守轉白諸司,兩院,咸得請,遂改今學。萬曆三十三年,教諭王琪以廟學傾圮,增修。

皇清順治三年、訓導汪之涵捐資修飾學宮。又請於

督學僉事李際期廣邑泮額,戶部侍郎邑人嚴沆為記。十四年,訓導孫楚如重建明倫堂。十八年,知縣宋士吉重建。

先師廟,修兩廡戟門,又重建名宦祠。今學制中為先師廟,東西兩廡,前戟門,外櫺星門,內為泮池。啟

聖祠為神廚,為宰牲所。廟後為明倫堂,東西兩齋:曰「進德」 ,曰「修業。」 堂後為饌堂,為尊經閣。庖湢在學之東,庾廩在學之西。土地祠在戟門之東。教諭廨宇在學之西。訓導廨宇、射圃在學西,廣六十步,袤一百步。明成化間,徙儒學之東,後復徙於櫺星門之西。正德十年,知縣喻江移於啟聖祠前。

社學 前代八鄉,建三十八所,今無考。明洪武八年開設。嘉靖元年,知縣喻江建一所於府館西。七年,知縣王復建一所於儒學之東。

學田 二十六畝五分一釐,坐落鳳凰山;一十畝七分,坐落烏夫圩,一十五畝五分,坐落謝家壟;學山二百五十九畝,坐落羅坊塢,學地二分。以上田產俱額「碑記。」 萬曆四十一年,副使竇子偁發銀四十二兩贖買田七畝,坐落下湖壩;學山一百畝,坐落龍山門。

臨安縣儒學 。宋咸平三年建於縣治西,後徙縣城南。紹興十六年,令王傳重建,尚書孫覿為記。寶祐二年,令王橚重修。景定三年,令家之巽建師善堂。元至正末,燬於兵。明洪武元年,知縣袁思謙建廟殿及兩廡齋。八年,知縣賈鵬程建戟門、櫺星門、明倫堂及射圃。九年,知縣李宗本、縣丞聶源相繼重修,徐一夔為記。洪熙元年,主簿張昇重建廟殿,修兩廡戟門。正統五年,縣丞程原慶重建明倫堂。景泰二年,知縣李素重建櫺星門,易以石柱。天順間,知縣唐子昌修葺。弘治十二年,知縣王翔鳳重建大成殿。正德中,知縣王正宗修葺兩廡齋號,建綽楔二,曰「騰蛟」 ,曰「起鳳。」 嘉靖間,知縣賡瑜闢學前路,建明宦、鄉賢二祠,明末圮。

皇清順治間,知縣戴昇祚重修。

文廟、啟聖祠「兩廡」 、鄉賢及名宦二祠。明倫堂、尊經

閣,紳士刻像祀之。康熙九年,教諭孫振重修文昌閣,濬泮池。今學制中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