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廡堂齋、祠閣、戟門,一遵舊制。

皇清康熙八年,訓導盧懋蘊建「繪雲亭。」今學制中,為

先師廟,三間:東西兩廡,凡十四間。前為戟門三間:

又前為櫺星門,門內為泮池。啟聖祠三間在廟左,學在廟之後。前明倫堂三間,東西兩齋:曰進德,曰「修業。」 後為講堂,又後為尊經閣。戟門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後為文昌閣、敬一亭內有宋儒《范氏心箴碑》、程子《視聽言動四箴碑》。東南為射圃,教諭廨宇在明倫堂左,訓導廨宇在櫺星門右。石坊二:左鵬摶雲路,右「《鶤化》天池。」 義路。禮門坊在學西首。

社學 在縣署東

學田 八處,地二處,山一處,列後。

施家墩邊田一坵,計一十擔,實稅一畝二分五釐。

陳家隴田一坵,計二擔,實稅二分。

楊家坂田一坵,計一擔,實稅九釐五毫。沙塔頭谷田大小二坵,計五擔,實稅五分。楊梅樹邊谷田大小二坵,計三擔,實稅三分。炭舍邊谷田大小三坵,計一擔八十斤,實稅一分八釐。

門前曬谷田一坵半,計一擔二十斤,實稅一分二釐。

一、買王國贊田一坵,計一擔五十斤,實稅一分八釐八毫。

一、地一塊坐學宮衙後,實稅九分。袁德盛、「德益助。」

一、地一塊,坐學署後。本學盧懋蘊四築牆圍,栽植花木,造繪雲亭三間於上。

黃山一塊係學宮主山

昌化縣儒學 ,建自唐、宋,熙寧中建。

先聖廟在縣東一百步,而學尚未建。元祐中,廟遷。

於鼓樓外,又遷於尉廨西。紹興中,遷於南門內。乾道中,令卞圜復遷於熙寧舊基,稍拓大之。淳熙七年,令錢孜始改卜故饒氏毬場園地,建廟及學。陳居仁為《記》。元至元二十七年,燬於兵,唯藏書閣存。後更藏書閣為尊經閣,亦燬於兵。明洪武初,知縣李質、王剛中相繼重建。十年,知縣李恆以殿宇卑陋,復拓地重建,併新門廡、齋舍。正德十六年,知縣黃昇、嘉靖十六年知縣方鋐前後重加修葺。三十三年,知縣凃勳重建。四十一年,署縣事臨安縣丞李朝陽、教諭王瑁徙建明倫堂於廟之後。隆慶五年,知縣周易重修,教諭王文科為記。萬曆十七年,知縣周洛都重修,學訓陶懋欽為記。三十八年,國子生陳灼捐資重建廟學,知縣吳之瑗為記。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李之蕡暨學官單繼周、傅應驥

等,議仍舊址。十一年,知縣周頌孫建「騰蛟」 、《起鳳》二坊。今學制中為

「先師廟。」 左右兩廡。前戟門。門左為「省牲所。」 又前為

櫺星門前為泮池,深丈許,廣二畝餘。左為啟聖祠,東北為敬一亭,亭北為三賢祠。學在廟後,前為明倫堂,堂東西兩廡齋曰「居仁」 、曰「由義。」 東北為尊經閣,閣前為名宦、鄉賢二祠,左為土地祠、文昌祠,後為教諭廨宇,左為訓導廨宇。周圍繚以垣牆,共三百八十堵。

射圃 :在儒學之右。順治五年,知縣李人龍築垣,書額於門。

社學二 :一在府館西,一在下余村。

學田 十二處、地二處、山二處,列後。

「天」 字號田三畝一分二釐六毫,在長沖坂等處。「地」 字號田五畝七分五釐一毫,在里舍塢等處。「元」 字號田二畝一分三釐三毫,在縣邊等處。「宙」 字號田六畝三分二釐五毫,在沖凹裏等處。「洪」 字號田六畝五分一釐一毫,在中坂等處。「豐」 字號田七畝六分八釐四毫,在後葛等處,「日」 字號田六畝七分五釐三毫,在平葛等處。「昃」 字號田七畝四分七釐七毫,在下營板。「辰」 字號田九畝二分七釐六毫,在駝塢等處。「宿」 字號田一畝六分二釐,在高犁等處。

「張」 字號田三畝七分六釐七毫,在卯裡。

「成」 字號田八畝四分六釐九毫,在土龍山腳「龍」 字號田一畝六分三釐四毫,在十都等處。以上共丈毛田七十畝五分二釐六毫。內高督撫置田十畝,林學道置田四畝五分七釐二毫,教諭屈起元置田一畝五分,本邑李廷玉助田一十五畝五分三釐,方天助田六畝六分,吳長壽助田一畝二分,劉武壽助田三畝五分,徐子夔助田六畝,胡五義助田十畝。

《豐》字號地八分六毫;

「辰」 字號地六分九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