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隆國廟 在慶護

大觀廟 未詳所在

蒼村廟 在儀鳳

瓜墩廟 在感化

越石廟 在屠山

側石廟 在永寧

三師廟 在善政

殷祝廟 在棲鶴

于口廟 未詳所在

三賢祠 在縣學左廡。祀漢嚴光、宋范仲淹、蘇軾。嘉定間,仲淹曾孫之柔為令時建,以釋奠後一日祭。今燬。

嚴先生祠 在縣東觀山,祀漢嚴子陵。宋淳祐十一年,縣令李迪建亭曰「耕春。」 元至正末燬於兵。明洪武十九年重建。宣德十年,知縣吳堂拓地改建,系之以銘。仁和縣學訓導臨川聶大年為記。萬曆二十九年,知縣任才欽重修,自為記。今燬於兵,碑文神座尚存。

四賢祠 在縣觀山傳心亭後。祀宋蘇內翰軾。明韓僉事邦奇、焦僉事煜,附祀本縣王知縣惟孝。俱有功德。富陽邑人共祀之。今燬。

二賢祠 在縣觀山上,祀宋陸九淵、楊簡,即傳心亭改建,今燬。一云:四賢祠在宋為雙明閣,楊慈湖簡任富陽主簿,迎陸象山、九淵講學於此,言下有契,後人遂祀兩公,名「傳心堂。」 明嘉靖時,蓋以分巡僉事韓邦奇、焦煜同祀,因名四賢祠。後知縣王惟孝重修,亦附祭於側,神祠尚存。正學祠 在縣北三十五里開化村,祀宋周濂溪、邵康節、張橫渠、程明道、伊川朱晦庵,明薛文清、胡敬齋、陳白沙、王陽明十先生。邑人邵光引倡建。

報功祠 在縣恩波橋西南,一名「三侯祠。」 祀明知縣吳堂。宋時儒施陽得俱有功德於富陽,邑人共祀之。天啟間,知縣蕭岫重修葺。

管公祠 在縣觀山麓。祀知縣管九皋,有德於民,邑人祀之。今燬。

杜公祠 在縣小龜山麓,祀知縣杜斗愚。明崇禎九年建。

周顯謨祠 在永寧寺左。又有「周瞿父」 、邵貞父祠,俱不知所在。

孫水部祠 在慶善。祀郎中孫坤,并其誥贈曾祖父。

餘杭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南一里,去舊縣橋百步。

社稷壇 在縣西塘北郎王界,去縣治二里。宋景德三年立於縣西南,後遷縣之西門外。明洪武八年改建今處。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半里蓮花橋南,周迴牆二十餘丈,門南向,出四陛,各三級。

鄉厲壇 八所一在招德鄉西北隅。一在欽德鄉閑林四五保,一在安樂鄉靈源二三保:一在同化鄉郎王界,一在孝行鄉後杳界,一在常熟鄉山後界,一在長安鄉吳山界,一在止戈鄉古城界。

城隍廟 在縣東半里。明洪武初,知縣魏本初建。弘治五年知縣孫冕、嘉靖七年知縣王確,萬曆四十三年知縣戴日強,「相繼修葺。」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宋士吉重修。

高岡。福善王廟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免函界。舊《志》載故老言曰:「周赧王廟也。」 唐大曆二年,本縣西海塘為大水衝決,邑人甚恐,走錢塘崇化鄉觀山禱王祠下,水勢漸殺,民無漂溺。事聞,官為立廟,封福善王。元末兵燬,明洪武五年重建。陳明府君廟 在縣儀門內。東漢熹平二年,縣令陳渾徙置縣治,建城濬壕,開湖築塘,有功於民,沒後祀之,以段主簿郭典案從祀,皆當時贊力人也。後唐長興二年,敕封太平靈衛王,先立廟於縣東半里。宋治平末,移建今所。元末兵燬。明洪武二年,主簿王思道重建。永樂九年,知縣林源復新之。正德七年,知縣彭辨之重修,祠為土神。十五年,知縣喻江撤像為木主,以祀陳明大王,改稱「縣衙土地之神。」

東嶽廟 在縣南五里鳳凰山下。宋熙寧間建。元末兵燬,明洪武八年,邑人王彥英重建。永樂十九年,知縣林源復修。正德五年,道人徐慶募緣通修,復之。左鳳山道院,又建王靈官殿於廟左。

三皇廟 「舊在縣前之西,後徙縣東,明洪武四年廢。」

安鎮劉王廟 在縣通濟橋北堍東,宋時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