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6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前為月臺,為甬道,中有戒石亭。甬道左右為丹墀,墀左右為兩廊,左吏、戶、禮各三間,右兵、刑、工各三間,左右各翼。門內左為皂隸房一間,外左為寅賓館三間,有耳房。館南倉監官廳、守宿更房一所。東為土地堂三間,右為獄房一間,正南為譙樓三間,樓前榜額曰:「嘉興縣。」 樓下西有鹽廒一間,中即大門,外為毬場。左右兩亭:一「申明」 、一「旌善。」 毬場之左為甲首房,右為快手房,各三間。中為屏牆一座,康熙六年知縣金鏞毀牆,更為大門二扇。上扁浙西首邑街。南築高垣,而中通為道。縣有貼堂公署,明季裁。又東有鹽捕公署。縣內宅為內衙,三堂三間。三堂後凝芳亭,康熙八年知縣金鏞改建,扁曰「梅署。」 梅署西五聖堂一間;五聖堂南,來鶴軒三間;梅署後上下房共五間;堂樓三間,樓東廚房五間:俱知縣金鏞重建。

陰陽學 屬府,在城府東坊。

醫學 屬府,在城府西坊。

僧綱司 屬府,在天寧寺。

道紀司 屬府,寓圓妙觀。

稅課司 屬府,在王家坊務前橋北堍。後裁,併入嘉興河泊所,署廢。

批驗所 屬府,在本縣白苧鄉十五都雲字圩,乃舊崇真萬壽宮莊基。元延祐間,嘗置檢校所于衙前橋南。至正戊寅燬于兵。明洪武戊申,改立今額,移建於此。面北臨水,有掣鹽廳,有仰德堂,有廨,有鹽廒,傍西有武安祠。

東津亭 在蒯塔坊駟馬橋東水次,乃東道官舫駐節之所。廳三間,今圮廢。東南有石碑,鐫「逝者如斯。」 北壁有《知縣去思碑》三座。

便民倉 舊在澄海,今名迎薰門外鴛鴦湖旁。廳屋三間,中堂三間,後堂三間,東西二門,倉廒一十一聯。明嘉靖三十三年燬於倭,有司運入西城內,暫為積貯之地。四十年,知縣何源議將鳳池坊預備「濟眾」 二倉基址,建為「嘉興縣便民倉」 ,是合二倉為一倉也。廳屋三間,腰堂三間,內房三間,倉廒二十八聯,計三百八十一間:利濟侯祠三間,二門三間。大門三間上有《禁約漕規》碑記,榜曰「國儲」

預備濟眾倉 在城鍾秀坊天寧寺東。廳屋三間,扁曰「修備堂」 ;腰堂三間,左右翼房各一間,扁曰「社倉。」 東倉廒十一間,扁曰「預備」 ;西倉十一間,扁曰「濟眾」 ;門房三間,扁曰「嘉興縣預備濟眾倉。」 萬曆二十六年,知縣鄭振先建,有碑記。

常平倉 四所一在縣南王店鎮,一在縣東新豐鎮,一在縣北鍾帶鎮,一在縣東南新行鎮。其廳屋、東西翼房、倉廒悉如預備倉式。其榜額俱曰「常平倉。」 前各有屏牆一座,俱萬曆二十四年知縣陳儒建,各有碑記。今歲久傾圮,蕩然皆成廢址。

東社倉 廒房三間

右社倉 廒房三間,俱在蒯塔坊。「《社約》所」 :鹽廒 在批驗所,屬府。

養濟院 在鹽倉房小鹽倉橋東。舊在春波坊天馬橋直北,宋為廣惠院,元為孤老院,明改今名。宣德庚戌分縣後,嘉、秀共之。萬曆甲申,知縣顧雲程以舊址讓秀水縣,而新建于此者有官廳,有左右耳房,并舍房二百餘間,二門大門榜曰「養濟院。」 今日就傾頹,僅存官廳一所,官房一百一十八間。按《縣志》原額,男婦孤貧計六百八名,每名徵給口糧三石六斗,柴布銀六錢。

皇清順治十四年奉裁充餉,康熙四年奉文復給。其

糧有司刊刻《由單》,每石折銀一兩,每名徵給銀三兩六錢,共銀二千一百八十八兩八錢。又柴布銀六錢,共銀三百六十四兩八錢。

漏澤園 宋崇寧三年二月,詔天下州縣置漏澤園,殯客死無歸者。今名「義塚。」 一在縣南海鹽塘。一在縣東白蓮寺東。一在德化一都地字圩。一在胥山六都西來字圩。一在長水二十一都張一字圩。

秀水縣治 在府治子城一里爽溪東。宋仁壽寺址。明宣德四年,大理寺卿胡概,以嘉興地廣賦繁,請析西北境為秀水。五年夏五月,吏部員外郎李亨卜建今址,其制略如嘉興,而無譙樓。秋七月,知縣趙忠始領篆來蒞事。中為正堂,扁曰「節愛」 堂之南為軒廳,為露臺,為甬路,中為戒石亭。又南為儀門,左右各翼門。又直南為大門,扁曰「秀水縣堂」 ,後為腰堂,為後堂,直北為公廉堂。堂之左為贊政廳,右為西耳庫。甬路下為丹墀,墀之左右為六房吏廊。後堂之左為火房,右為軍資庫、架閣庫。東北為知縣衙。儀門外左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