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7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入梅溪

大古嶺  、小古嶺 在縣東北四十里邵嶴北。西走銀塘,東入上林。

桃花嶺 在縣南二十里,有古桃樹,大可數圍。茭湖嶺 在縣南五十里。山徑特峻。語曰:「事可省,莫上茭湖嶺。」

九曲嶺  、分水嶺 ,俱在縣南八十里大蘭山東。

清賢嶺 在縣西南三十里鄔山南。晉謝安、支遁、許詢數往來焉。

塔子嶺 在縣西北三里,即勝歸山西南隴。孫家尖 在縣東北十五里。南趾臨燭溪,西湖最高而尖秀。

白石尖 在縣東北四十里游源山南群山中。「寒草巖 」 在白水山。

《東巖 》在汝讎湖邊,是東山之支隴。

潺湲洞 在四明山

石人洞 在縣東北石人山。洞北向,高廣各六尺許,常若掃溉。其右壁如粉。昔有浮屠裹糧持炬而入,洞中邃杳不可窮,越信宿,聞艫聲,始乃還。

吳山洞 在縣東北,面滄海,巨浪激撞,巖石嵌空,旁產牡礪。

《盤蘿石  鬥》。《紫石  茭》。石 俱在縣東北仙居山。

牛眠石 在縣西南三十里,狀如牛臥田中。相傳稻熟時曾出食稻,今為人摧損。

《石龜 》:在鳳亭鄉。其地多生古苔梅。

嚴陵塢 在客星山下。漢嚴子陵避光武聘居此。

江 在縣南十步許,又名「舜江江。」 橋西舊產蕙,亦稱「蕙江。」

菁江 在縣西十五里。受縣西諸鄉及上虞東鄉之水,匯於姚江。

東橫河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源出燭溪湖,東至雙河,東北至觀海,西流過石堰,南入於江。嘉靖十五年,縣丞金韶浚深之。

西橫河 在縣西三十里。源出牟山湖,西流入於上虞,北至臨山。

長泠河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源出上虞之長灞,又出牟山湖,東至于菁江,北至海塘。

制河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游源、銀塘諸溪之水出焉。北流為游涇,東北溢於雙河,西北會於東橫河。

祕圖湖 在丞廨之前。初本石竇,微出泉,好事者因而廣之,纔丈許,巖石陡處鐫曰「神禹祕圖。」 汝讎湖 在縣西北四十里,南距山,又距喻格堰、孟家塘,北距海堤周九百七十一頃,最為大。今為豪右所侵,不能半矣。

牟山湖 一名「新湖」 ,在縣西三十五里,三面距山,北為塘,周五百頃,近亦為豪右所侵。

余支湖 ,在縣西北五十里。周五百頃,北距孟家塘,與汝讎湖界。

穴湖 ,在縣東十里。夏侯曾先《地志》:「吳時望氣者鑿斷山,因以名湖。」 《水經》:「穴湖之水,沃其一鄉,並為良疇。」

燭溪湖 在縣東北十八里。三面界山,東為湖塘。舊經云:「昔人迷失道,忽有二人執燭夾溪而行,因得路,故名燭溪。」 《十道志》:「昔人入山,昏暗四塞,迷惑悲泣,山中忽有雙燭照之,其說略合。」 湖內有明塘溪,一名明塘湖,俗又呼為淡水海,周二十餘里,有東西兩水門,鄉民每爭決水。明成化中,詔從邑人胡禮言中築塘,分湖為兩,由是爭始息。湖邊人相傳有八景:曰《漾塘煙柳》,曰《孤山雪梅》,曰《顯沙聚鷺》,曰《梅澳歸龍》,曰《夾溪仙燭》,曰《航渡漁舟》,曰《白洋霽月》,曰《翠屏晴嵐》。

梅澳湖 即燭溪湖。航渡西南之一曲,北與燭溪湖通。《舊經》云:「昔有梅樹,吳時採為蘇臺梁。」 今湖側猶多梅木,俗傳水底梅梁根也。巨木湛臥湖心,雖水涸不露。秋七、八月,雷雨交作,有聲如鼉吼,震徹數里。土人相傳謂梅龍顧母。事雖近不經,然水實自北倒流而南,入航渡橋,波濤洶湧,中高起一帶如脊,常衝墜橋石一二塊,亦大異也。《八景》所云「梅澳歸龍」 ,即此是也。又《十道志》:吳造建業宮,使匠人伐材,至明塘溪口梅下,俄見長木堪為梁。伐材還都,會梁已足,更別無用梁。一夜梅忽飛還,土人異之,號曰「梅君。」 今在湖中,隨水浮沉。一云用為會稽禹廟梁。

上林湖 在縣東北六十里,周五十八頃有奇。呵浦,今莫知在何所。按《南史》,「宋高祖征孫恩、虞丘,進戍句章城,被圍數十日,大戰,身被數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