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7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姥婆泉 :在五癸山西趾。味甚清洌,行人爭飲之。

舜井 在百官市舜帝廟北,東西各一,昔湮為二墩。吳越時,錢王鏐復浚,得讖記寶物。又一在象田山南。又餘姚歷山亦有舜井。

金罍井 在縣南半里許,漢魏伯陽遺跡。晉太康中,浚治得金罍,上之於朝。其下更有九小井,泉甘而洌。元時作亭其上,後圮。明正德間,再構石亭。

焦家井 在縣東通明門外。《舊經》云:「昔焦贛卜地穿此井,水味甚甘。」 今名唐家井。

蕭家井 在縣東等慈寺西廡之側。舊《志》云:「本梁蕭氏所捨宅也。」

龍頭山井 在龍頭山崖石間。《水經注》:「清泉常洌,南帶長江,北連上陂。」

磨劍井 在伏龍山之陰。世傳吳越王曾磨劍焉,深可七尺,廣半之。

「石馳步 」 ,不知何處,《述異記》云:「在上虞。」

嵊縣

剡山 在縣治西北。其巔為星子峰,秀聳特立。稍下又屹然一小峰,曰「白塔岡。」 其支隴環十數里,自東下為戴安道宅,南下為剡坑。相傳秦始皇東遊,使人斸此山以泄氣。今土坑深千餘丈,出二里許為縣治。又西南六十步更名鹿胎山,有惠安寺,下為圓超寺。又西為儒學,至西嶺為社稷壇,下為剡溪。跨山臨溪為剡城。

艇湖山 在縣東五里,出剡山之左。晉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舟至此返,因名艇湖山。俗呼為「並湖山。」 山上有塔,下有子猷橋、《訪戴亭》。

竹山 在縣東十里,出艇湖山之左。

象駱山 ,在縣西五里,出剡山之右,其形如駝,昂首臨溪而顧縣城,其下多人家客舍,舊時剡西烏船會宗於此。

福泉山 在縣西十里。出象駱山之右半,山有洌泉焉。以上四山,堪輿家謂是縣之輔弼。簟山 ,在縣東三十里,山勢平如筦簟。《舊經》云:「山有白巖、龍祠、碧潭淵淵用干霖雨,其下泉流趨導,湍石迅激,浮險四注。」

石鼓山 在縣東五十里。所謂石鼓者,人踐之,石輒荅響。《沃洲記》云:「北對四明,而金庭石鼓介焉。」 按《古錄》云:「疊石玲瓏頗奇怪,中可坐一二十人。世傳王右軍池中鵝,嘗飛至此山中,故又名靈鵝山。」 有鼓、石磬、石劍、石筆、石硯、石鋸、石帽、石屏、石枕、石笏石,下有石鼓道院。

動石山 在縣東五十里。山下溪中,巨石磊磊,天欲雨,石必先動。山有深潭,以宅靈物。

錦山 ,在縣東七十里。狀如錦屏,故名。

龜山 ,在縣東七十里。兩山皆如龜狀,若母子然,界乎二水合流之內。

三峰山 在縣東七十里。三峰鼎峙,其中有龍池。

覆巵山 在縣東七十里。北為上虞,南為嵊,盤踞二縣間,地名「烏坑。」 相傳謝靈運常登此山,飲罷,覆巵石上。中有龍眠石、石竅,水流不涸。絕頂四望,東大海,西會稽,皆彷彿可見。

金庭山 在縣東七十里,天台華頂之東門也。《道經》云:「越有金庭、桐柏,與四明天台相連。」 二池在山巔,可二丈許,水赤色,勺之潔白,因名丹池山。山有桐柏合生,故又名桐柏山。山之西有小香罏峰,南有卓劍峰,前有五老峰,後有放鶴峰。東有毛竹洞天。洞口有竹生毛,節覆一節,亦奇物也。

《太湖山 》即《金庭》之東峰。

花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多怪石奇松,宛然圖畫,下臨碧溪,行舟如織,漁樵歌唱,遠近相應,又益助其勝也。

嵊山 在縣東北四十五里。剡溪之口,嶀浦之東,凡游謝鄉之水皆會於山南名嵊溪。至花山下,橫入剡溪。而嵊溪以北,臨水諸山,皆接嵊山,山下舊有嵊亭。

車騎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舊經》云:「車騎將軍謝元為會稽內史,嘗於此山立樓居止」 ,後人因以為名。

方山 在縣南十里。平正如裁剪,而土色又黃,一名「黃榜山。」

花鈿山 在縣南十里

馬鞍山 在縣南十里

姥山 ,在縣南十五里。林木蓊鬱,蒼翠剡之南望也,山外為新昌境。

上壁山 ,在縣南十五里。

金雞山 ,在縣南二十里。世傳是山有金雞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