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7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向斗門山》十五里,合大河。

澥浦 ,在縣西北五十五里。即古之渤澥查浦 ,在縣東《昌國》。

大浹渡 在縣南一里。即大浹口。為水關屯舶舟師處。

黃馬溪 :昌國水從禁嶺發源,流注於海。民田賴以灌溉。

九節龍潭 在縣西南十五里田塍間。昔人汲水得鰻,刀臠之九段,烹入鍋,俄頃不見。翌日復汲於潭,其鰻洋洋九節遊潭中,人皆異之,旱往禱焉。

岱山龍潭 在縣東北。山上有潭三,闊不尋丈,深不盈尺。禱雨投以《尺書》,則有物若蟹若鰻者出。誠或不至,書浮水面不沉。

象山縣

象山 在縣治北三十步。形肖伏象,故名。「鳳躍山 」 即象山之聯峰。唐乾符二年,有鳳翔於上,故名。

王字山 在縣東五里。頂平夷如王字,故名。鼓吹山 ,在縣東八里。

甸平山 在縣東三十里。頂上平夷,闊數十畝,故名。

雙泉山 :在縣東四十里大海中。

瑞龍山 在縣東南十里。又名烏龍山。周迴盤曲如伏龍,故名。

爵溪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

小睦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

大睦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

西殊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

東殊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

韭山 ,在縣東南一百里。

馬鞍山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

秋閈山 ,在縣東南一百四十里。

大薤山 在縣東南二百里。山產大薤,自小睦至此,俱海中山,過此則巨浸茫茫,一望無際。瑞雲山 ,在縣東北十里。

東皋山 在縣東北十里許。

洪水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

西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

珠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蟠延廣闊,山頂一石圓聳如珠,因名。

大萊山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山峰秀出如筆。新羅嶴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

屏風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玉泉山 ,去珠山十里。

煉丹山 在縣西半里許。隱映圓秀,其巔平夷。鄭行山 在縣北十里。

塔嶺山 在縣西北十里。

大雷山 ,在縣西二十里,盤據數十里。

白巖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

「下沙山 」 ,自白巖東過數步,由此至蝦蟆嘴,可入于海。

蒙頂山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五雷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有峰相疊而下,謝仙所生故址。

姜嶼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

橫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

白石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

烏嶼山 在縣西北八十里。孤懸海中,圓小如珠,為鄞、奉分境。

雞籠山 :在縣西南五里。

玉几山 ,在縣西南一十五里。

冠蓋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五師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昔有五師修道於此,俱成善果,因名。

靈岩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

太平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

玉女山 :在縣西南九十里。

石浦山 ,玉女南去五里,中為石浦所。

聖娘山 在縣南一十五里。

環翠山 在縣南一十五里。

崇家山 在縣東南八里。

雞鳴山 ,在縣南七十里。

師姑嶴山  面現山 與縣治相對,海上一望無際,俱縣南八十里。

青部山 在縣南九十里。

版場山 在縣南九十里。

后門山 ,在縣南一百里許。跨山而城,為昌國衛。

天門山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海中。兩峰對峙,即《漢書》所載「東門」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