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7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十餘楹,為祀海神之所,因名《靖海營祠》。

壓賽廟 在縣西五十里。宋德祐間,陳茂以死勤事,鄉人義之,立祠以祀。元大德中,重建。馬王廟 在縣東門外招寶山下。祀天駟、房星。象山縣。

社稷壇 在縣西彭姥嶺下。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南半里。

邑厲壇 共三十一所

里社壇 共三十二所,今廢。

城隍廟 舊在縣西東嶽廟前,後遷縣東《箬笠》山下。

土地祠 在縣治二門左,西向。

普濟廟 在縣東南十五里。祀五龍神。

忠烈廟 在縣東北四十里。祀明千戶易紹宗。顧長官祠 在邑中市。祀顧方。

謝先生廟 在縣西四十里五雷山下。乃謝寶所生之地。

白鶴廟 在縣西南二里雞籠山東麓。祀漢趙炳。

靈濟陳元帥廟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元帥,宋丞相宜中從子,少負勇略,拜議郎。理宗時屢立戰功,擢大元帥。德祐中,端宗航海而南,元帥扈從。舟次象境金井灣,得暴病。臨卒謂左右曰:「吾世受宋恩,生不能報,死當為厲鬼殺賊。」 遙向帝舟叩頭,長慟而逝。遂葬於姥嶺之麓,因立廟祀之。

凌令祠 在縣東二十五里。凌名傳障海為田,民德之,因立祠祀焉。

蔣令祠 在縣治前十步許。祀明季知縣蔣三才。

景止祠 在縣治西北,係吳允裕特祠。

王御史祠 在李家巷街北。

王參政祠 在繡衣坊街北,祀王梴。

周侯祠 在昌國衛經歷司之左。

主山昭應廟 在縣治北。舊廟在象山圓峰下,神則山靈也。唐會昌間,一日亭午,有瓦自舊廟飛至今廟處,乃姜氏祖塋所。邑人姜皋異之,遂捨墓側地,倡眾遷焉。

姜毛廟 在縣中。市二神,鄞賈人貿於象,市價不二,眾稱公平。及卒,立廟祀之。一日,鄰火四起,眾見朱衣者從殿上飛瓦下,火遂滅。又有一人泛海遇寇,呼神即得脫,民因扁曰「護國庇民。」

寺觀附

本府。鄞縣附郭。

天寧禪寺 在縣治西惠政橋北。唐大中五年建,始名國寧寺。宋崇寧二年,改崇寧萬壽。政和二年,改天寧萬壽。紹興七年,改報恩光孝。後又名「天寧報恩。」 元至元十九年燬,至治元年重建。明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景泰、成化中,相繼重修。延慶講寺 在縣治東南日湖中。後周廣順三年建,名保恩院。宋至道中,真宗改為「延慶寺。」 明洪武四年重修。成化三年,建能仁堂於羅雲堂西南隙地。萬曆中重修。

皇清康熙戊申重建。

萬壽禪寺 在縣治南大梁街。唐咸通十三年建,賜額「惠燈。」 宋開寶八年重建。太平興國七年改崇壽。政和八年改廣慧。建炎、嘉定累燬累建。寶雲講寺 在縣治西南行春坊東。宋開寶元年建,名「傳教院。」 太平興國七年賜額「寶雲。」 建炎中燬,嘉定中重建。元至大中又燬,至元間重建。明洪武、永樂、弘治相次重修。

白衣講寺 在府治西北。舊在府治之內。唐長興元年建,號淨居報仁院,俗呼白衣觀音院。清泰二年為淨居,後加「報仁」 二字。宋治平元年,賜「白衣廣仁」 額。建炎四年燬,重建。元至元十九年又燬,復建。明洪武三年徙府治之西北。永樂、天順、嘉靖中繼修。

崇教寺 在府治西南。舊名「甲乙院。」 唐乾符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建炎年間燬,紹興二年重建。元至元、明永樂、嘉靖年間相次修建。

壽昌教寺 在府治東南。舊名西壽昌甲乙住持院。宋乾道間建,嘉定十三年燬。元至元二十五年重建。大德元年重修山門。明洪武宣德中皆相次修。

皇清順治十年、康熙十五年重建。

天封講寺 在府治東南。「唐萬歲通天中建。宋大中祥符三年,改今額。建炎間燬,紹興十四年重建。元至元、泰定、至順,明永樂、嘉靖、成化代加增修。」

皇清順治、康熙中皆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