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百一畝三分五釐六毫,并祭器什物,每年春秋二祭,教官主之。其田畝祭器,俱載《碑石》。歲久祠傾廢,石坊大門尚存。

皇清教諭鄒楷、訓導徐德恂,於康熙十七年重建,中

堂三間以供祭享

劉司理祠 在儒學之西,以祀署縣事推官劉啟元。

佑聖觀 在縣治東妙山上。塑真武像。以山巖皆赤,有火氣,故以水德厭之。萬曆甲寅,火延妙山教諭袁仲錫,私祝曰:「使神罹於燼,幾不靈矣。」 已而反風,廟門有溫太真、張睢陽兩神像,而張尤神驗云。

徐文肅祠 明洪武元年,上念左贊善徐善述輔導之勞,敕行建祠墓側,春秋祀之。

文昌祠 在縣北太坊,今小北門城上。

僊居縣

社稷壇 在西門外河側街北。宋景德四年,王溫拔宅昇僊。政和元年,即溫址建。明崇禎間,令蕭鳴盛修葺,制極壯麗。今盡傾頹矣。

山川壇 在東郊之南

鄉社稷壇 明洪武八年,命每里置壇。春秋祭祀,則里中父老以祈報。久廢不可考。

邑厲壇 北郊外

鄉厲壇 明洪武八年設,又名曰「漏澤園。」 城隍廟 舊在縣治東七十步。吳越封昇平侯。宋紹興二十一年徙東郊外。至元丁丑,燬於火。邑人以東郊址屢有水患,請於尹聞人仲修,以宋之監酒廳改建焉。

旗纛廟 在縣西二里。其制:築臺立廟,中設軍牙六纛神位。按古禮,「春祭用驚蟄日,秋祭用霜降日。」 廟廢久,今只霜降於演武場祭之。

東岳廟 在縣西二里,久圮。

關聖廟 一在東門內,一在田市。明萬曆間廟圮,嚴州司李捐俸重修。

忠烈廟 在縣治南,祀元黃巖州同知吳楊時處盜來寇,楊與之戰,不屈而死,故祀之。

趙主簿廟 在縣南河埠。祠里人趙時粟宦鹽官,死元人之難,故立廟祀之。

靈康廟 即白鶴廟先生學宮左,舊又稱仁濟,崇寧中建,明萬曆三十三年重建。《郡志》以為盤山神,誤。蓋威烈王封仁濟侯是也。明季諸生朱大才、張日紅以廟近學,非宜,改建於東門外。今鄉落間多有之。

鎮山廟 在縣治南。朱文公行部,以治所向山不美,作廟祀軒轅以勝之,故名曰「鎮山。」

平水廟 西門內。原有溪水為害,故立廟鎮之,久圮。康熙十五年,庠生張相維、里人張應坦、張源玨重建。其神即西晉周清也。

吳長官廟 ,在縣之東南。長官名興宇,淄青人,至此居焉。死有靈應,因祀之。廟北有巨石欹立,即窆處也。

慈感廟 祀杜氏二烈女。廟舊在盂溪離縣三十里。隋大業末,二女家鬻湯餅,甫笄,喪父母,庖人挑之,二女憤激殺之,去之盂溪隱焉。會溪漲,溺死。唐天寶中,鍾離介未第,寓長安,忽夢二女曰:「吾家盂溪,君今中第,尹吾邑。」 果如其言。入境訪之,於藤中得二骨,取還,骨鉤連有聲,道遇樵人告曰:「此石稜、石藤,二夫人瑣子骨也。」 語竟不見。介嗟異,塑像祀之。新廟在縣北七里,乃宋時里人祝姓者居處也。一日,忽夢二女告曰:「汝能讓居,吾當以物謝。」 次日,捕魚於溪,得金釵一股,不悟其故。一夕大雨,有大木十餘隨溪流而出,至其宅,迴環不去,遂捨宅以建廟焉。宣和間,民避寇其中,寇望山中草木,皆兵不敢犯。慶元二年,趙幼聞以聞,遂賜額,禱雨輒應。明萬曆三十年,令陳學繼重修,

皇清康熙十一年,僧文亮復拓址重建。廟前有「流水。」

甕石跨之,作水亭其上,頗幽勝。

紫籜廟 在縣北七里。祀竹山神,唐天寶六年建。先是,明皇夢有紫服而朝者,自稱「某處竹山神,來呈瑞鳳」 ,翌日果有鳳翔焉。遂詔崇祀之,封瑞應侯。

合龍山廟 在縣西北五里。康熙五年建,祀昭明聖帝,即梁昭明太子。舊有行祠,在縣北三十里紫籜山,久圮。

烏石廟 在縣西九十里。祀季三明王兄弟七人。遇旱疫,鄉人禱之輒應。

陳九郎廟 在縣西六十里。九郎里人死而靈異,能庇其鄉,因祀之,并名其溪。

曹官廟 在縣西八十里。祀潭之龍。梁貞明元年建,陸尚書峻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