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陰陽學 在治廳東三間。明令蕭敬德建,訓術一人。洪武十七年建,今廢。

僧會司 ,在祇園寺,僧會一人,明洪武十五年建。

道會司 在城隍廟。道會一人,明洪武十五年建。

預備倉 在浙東道左。明洪武二十四年,令姜仲能建。昭名、桃源、夏孝、由化四鄉各一所,總設倉官一人。弘治十年,令鄒魯以各鄉異處,積散非便,乃官賣以易地,併置于此。

存留倉 在治廳東側。萬曆十四年,令劉會因倉廢,改建為考政所。

便民倉 距治北二百步,運河北岸。明正統元年建。

養濟院 宋名「居養院」 ,元名「孤老院。」 在治西社稷巷,舊為射圃亭。明成化十三年,令李鞏改建。今已傾燬,其地多被近地民人侵沒。

諸暨縣治 在長山東。秦時開縣建治,其後升降不一。宋建今治。元陞為州,後燬。明洪武三年,復為縣治。知縣田賦重建,後傾圮。正統己巳,復遭回祿。知縣張鉞再造之。至正德己卯復圮,知縣彭瑩重建。崇禎十六年又圮,知縣錢世貴再建。

皇清順治丁亥九月,山寇猝至廳廡,門樓一夕盡燬。

至康熙庚戍,知縣蔡杓捐俸建造,先立儀門、譙樓,而堂署以次修舉。

縣丞署 在縣庫西,舊屬主簿衙,今移建主簿署 舊縣丞原在幕廳東,因主簿衙裁去,遂移。

典史署 在儀門內東

布政分司 在登仕橋西,即南司。

按察分司 在東門內,即北司。

府館 「面泮池」 ,西向。

稅課司 在縣南。明洪武初設。正統己未裁革。課程本縣帶辦。

醫學 舊名「惠民藥局」 ,縣前西街。明洪武甲子設。嘉靖三年,知縣朱廷立重建。

陰陽學 在縣前西街,明洪武甲子設。嘉靖三年,知縣朱廷立重建。

僧會司 明洪武甲子設,在智度寺。

道會司 明洪武甲子設,在東嶽廟。

永利倉 明萬曆己未,知縣劉光復以暨歲苦旱澇,置官田若干畝,歲取其息,貯之館中,以備賑濟。

預備倉 在城隍廟側

東倉 在楓橋

西倉 在靈泉

南倉 在長浦

北倉 在花山

便民倉 一在縣東永壽寺,一在三港口江南埠頭。

養濟院 《舊志》:「在綵織坊。」 明永樂間建城北一里,房二十餘間。

餘姚縣治 ,宋建,後毀於兵。元皇慶中重構,中為治堂,東掖南下為幕廳,西掖為縣庫,又西為庫書房。由治堂甬路而南為戒石亭,亭南為儀門,左右耳房為吏廊。盡東廊之北,稍東為寅畏堂。儀門外舊為東榜廊,西榜廊東為寅賓館,為土地祠,為申明亭。西為獄,為旌善亭,其前為譙樓。治堂之後為川堂,川堂之後為後堂,左為儀仗庫,右為架閣庫。先為冊庫,架閣在幕廳側,今併於此為「須知房」 、「儀仗庫」 ,其前為茶房。由川堂出東便門,折而北為鑾駕庫。

縣丞署 在正堂左

主簿署 在正堂右,今改「丞署。」

典史署 在縣丞署前

察院 在縣東北百步許。舊為布政分司,明嘉靖中改為之。

布政分司 在縣東三十步。舊為府館,明嘉靖十九年燬。明年,通判葉金署縣,改建。

按察分司 在縣東門內。由布政分司折而北,凡五十步。今廢。

石堰場鹽課司 ,在治東北二十里。

陰陽學 舊在齊政門外之西。

醫學 在治東五十步

僧會司 無定處

道會司 無定處

便民倉 在治西南一里二十步許。

常豐倉 五所一在臨山衛,一在會稽之瀝海所,一在三山所,一在慈谿之觀海衛,一在定海之龍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