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廣溪橋 在縣西北五十二里。

西小江浮橋 在縣西北五十五里。

文應橋 去縣七里。俗傳朱買臣讀書於此,後封「文應侯」 ,故名。

高門橋 在縣東北十里。

昌坊橋 在縣東北十里。

趙墅橋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

六山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

富陵橋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明嘉靖間新建。七眼橋 ,在縣西南二十里。

梅仙橋 在縣西南二十里。

寨口橋 在縣西南七十里。

清墩橋 在縣西北五十里。

上橫橋 在縣西南二十八里。

行義橋 在縣西北五十里。

趙家廟橋 在縣西北五十里。

通利橋 在縣西北五十里。

上下平橋 去縣三十里,螭峰下。

鑑湖橋 在縣西北一十五里。

涵清橋  、鍾秀橋 並在縣西小步里。浮橋 在尖山,去縣一百二十里,維舟為橋以濟。

金仙橋 在縣西六十五里,明因寺之旁。宋祁國公杜衍所建。

七賢橋 在縣西南二十里,「梁鴻、孟光樵隱處,梅福隱處,方干遊寓處,呂祖謙讀書處,胡致堂胡五峰住處。」

狀元橋 舊名「王家橋」 ,在城南五里,因明狀元張元忭,故名。

河東橋 舊名「太原橋。」 明正德癸酉,里人盛悅建,御史馮應鳳改今名。

東浦灞橋 在縣西北十二里。

天濟橋 在縣西北十五里。

渭水橋 ,去縣三十餘里,迎恩鄉小步村中潭口。

永安橋 舊名「金玉沙湖壩」 ,與蕭山海塘水並注,口促迅急,覆舟溺人。庠生王道龍妻陳氏、陳大本改造,水始不殺人。

春波橋 在千秋觀前。取賀知章「春風不改舊時波」 之句。

三橋 在府城東南五里。有橋三,其中橋有亭,扁「通濟」 ,「鏡湖」 分東西,以此為限。然以地勢考之,恐亦非古制也。今廢。

五雲橋 在府城東二十六里,有亭,扁曰「溪山」 ,奇麗。舊跨溪,今在平陸矣。

平水橋 在平水市北

雲門橋 在若耶溪南。橋東百餘步,又有小石橋,架亭其上,曰「麗句亭。」

石橋 在廣孝寺前

洞亭橋 在陽明洞前,架小亭其上,自橋東數十步,又有「鬥牛」 、「觀山二橋。」

造成橋 在禹廟西

「縣東橋  」 、「長安橋  」 、「寶祐橋。」

「黃鐵頭橋 」 、龍華橋 在都泗門內,龍華寺之左。

八字橋 :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

東雙橋  孝義橋

九節橋 在長春觀前

通泰橋 又俗名「新橋。」 以上諸橋,並在縣治之東。

鮑家橋 狀元坊里

睡仙橋  。《坊口橋  》。《竹園橋》。

「魚化橋  」 、「紡車橋。」

馬梧橋 在鍾離巷口

馬坊橋  。金斗橋  。「目連橋。」

羅漢橋 亦名「春波橋。」

柳橋 王毓蓍殉節處

「羅紋橋  。」 覆盆橋。

蓮河橋 天慶觀後

廟橋 武肅王廟側。以上諸橋並在縣治南。縣西橋 舊名「府西橋。」

「清道橋  。」 「石灰橋  。」 《大善橋》。

永福橋

捨子橋 在龜山下

大慶橋  。「木瓜橋  。」 「龍興橋。」

市門橋  。「咸歡橋  。」 「吳伯橋。」

「得勝橋  」 、「暗橋   」 、「通市橋 。」 以上諸橋並在縣治西。

小江橋  中正橋

探花橋 旁有小橋曰「田家橋」 ,橋下曰「田家漊香橋 」 ,陸放翁種梅於此,故名。其旁尚存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