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雙峰橋 在縣東錢清鎮,又曰「方家橋」 ,歲久斷圮。宋郡守汪綱重修。寧宗御舟經行,撤而復葺。倉橋 ,在城中便民倉前。

真濟橋 在縣西。一曰「都亭橋」 ,俗名「市心橋。」 永興橋 在縣西。一曰「新橋」 ,俗稱「西橋。」

永壽橋 在城外鳳堰鋪前。

弘濟橋 在縣西五里,邑紳張幹山建。橋邊有井,來端蒙、端操重修。俗名「嶽廟橋。」

板橋 在縣西九里

倉橋 在縣西興鹽課司前,又曰「官橋」 ,邑紳戴光建。

屋子橋 在縣西十里許。板橋。橋上建屋。康熙年間重修石橋。

鳳堰閘橋 在縣治東城內。未城之先為閘,明嘉靖間建城,改為橋。

弔橋 在縣東門外

陳公橋 在縣東城外百步。明萬曆四十四年,邑令陳如松掘通雙河,堘折運河,水使南注,因建橋焉。

皇清康熙五年,建祠於橋上。

東仁橋 在縣東九里許。

驅虎橋 在縣東十五里。里有虎患,故名。邑人來端操建。

興隆橋 在縣東二十里,邑人吳士驂建,在螺山寺邊。

螺山橋 在縣東

施家橋 在縣東三十二里。

沈家橋  路西橋 俱在縣東三十五里。鄭家橋 在縣東四十五里。

畢公橋 在縣東,去鄭家橋里許。

八字橋 在縣東畢公橋,差折而南。

保壽橋 :在治南城內,邑典膳張匡建。

興仁橋 在縣治南,又曰「府橋」 ,今廢。

芹沂橋 在縣東南。舊《志》云:「宋儒學故址。」 廟橋 在縣南城外,貼社頭廟。

道源橋 在縣南,元戴成之建。

羅婆橋 在縣南四里。明萬曆間,趙汭重修。王家橋 在縣南五里。

大通橋 在縣南,舊名「板橋」 ,因「大通和尚」 改建,故名。明萬曆三十二年,邑州判陸道徵加修,并築縴路。

楊公第一橋 在縣南十里,令楊鐸建。

惠津橋 在縣南十二里。邑人蔡應山、周有科等建。

小江橋  王村橋 俱在縣南二十五里。惠政橋 在縣西南里許。元主簿趙誠建。清泠橋 在縣南三里。

長寧橋 在縣南十里,舊名「樂大橋。」 明成化丙午年建,嘉靖丁巳重修。

東平橋 在縣南十二里,邑主事黃九皋建。新橋 在縣南十六里,邑紳黃三尚倡建。埭上。「黃家」 大橋 在縣南二十里,工部主事謝體升、朱惟一建。

峽山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

公孫橋 在縣南三十五里。舊朱村木橋甚狹,有墮死者。明隆慶中,邑人華實改建石橋十五洞,未就。其孫華陞續成之,凡二十一洞。鄉人義之,故名。

皇清康熙元年,邑人王承宗修築三洞。

觀音橋 在縣南四十里。

石蓋橋 在縣南四十五里。

新橋 :距縣五十里。圮毀已久,居民建木橋濟渡;橋狹江廣,每有墮死者。

皇清順治年間,鄉賓單人英捐貲重修「石橋。」

濟遠橋 在縣南六十里。

太平橋 在縣南,去濟遠橋一里。

天濟橋 在縣南,去太平橋一里。

峽浦橋 又曰「蔣家橋」 ,在縣南,去太平橋一里,舊名「沈家橋。」 明萬曆間,洪水衝決,居民架木為梁,行者多不便。

皇清康熙六年,重建石橋,邑人王之鼐有《記》。

順濟橋 在縣西南六十七里,令魏堂建。毓秀橋 在縣南十里。俗呼「莊潘橋。」

儒林橋 在縣治西百步。即北瀹橋。蔡萬善修。惠民橋 在縣治西,即南瀹橋。舊惠民藥局在此。

清風橋 在縣治西祇園寺側,俗呼寺前橋。

皇清順治年間重修。

會龍橋 在縣治西,即林家閘基。未城之先為閘,明嘉靖建城後,改為橋。邑人林可山建。萬曆間,邑人張試捐貲修,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