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乾溪橋 在縣東十五里。里人徐曇建。

歡溪橋 在縣東三里。耆民許推建。

晉陵橋 在利濟門外,今名「利濟橋。」

蟹渚渡 在縣東十里

杜潭渡 在縣東二十五里。

溪南上渡 在縣西南半里。

溪南下渡 在縣東南一里。官渡在此。

曹家巖渡 在縣西五里。

仙居縣

縣橋 即觀政橋

迎恩橋 今名「河橋。」 宋時此地為郭外迎詔於此,故名。嘉定二年,令姚偓建亭其上。寶慶二年秋,大水壞。

市橋 ,在縣西一百三十步。

平政橋 在東郊外。舊名「白水橋。」 宋嘉定十六年建。至明萬曆二十年,主簿曾學周重建,改今名。但浮水𣊻急,易於傾圮。知縣汪夢說、顧震宇屢修葺之。明季,里人李士龍改為「石磴步」 ,今亦衝頹矣。

鷺鷥橋 在縣西七十里。

廣業橋 在縣西六十里。

逢仙橋 在縣西七十五里。

新坊橋 在縣西五十五里。

板橋 在縣西五十里

丞相橋 在縣西三十里。宋吳芾建。

折桂橋 在縣西三十里。以宋吳芾子姪聯科,故名。

官路橋 在縣西一十九里。

石井橋 在縣西十五里。宋嘉定十四年建。苦竹橋 ,在縣西五里。

三橋 在縣西三里,以盂溪、馬蹤、張阜三水合流而名。明正德間,知縣曹廷桂偕主事張槺重建,侍御王存忠為「記。」 明季又圮水月堂,僧德進募而新之,徒若箕竣其工。

杜婆橋 在縣西北四里。以杜氏妾建,故名之。社橋 在縣西二里,以近社故名。宋有傾蓋亭。慶雲橋 在縣東十五里。宋慶元間建。

斷坑橋 在縣東二十里。宋紹定六年,知縣程士龍政成解組,民送之於此,不忍別。又名「留程橋。」

彭溪橋 在縣東二十里。宋建炎元年建。夏閣橋 ,在縣東南三十里。

禮仙橋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集仙橋 在縣東南三十里,凝真宮之前。廣業渡 在縣西六十里,即九郎溪也。萬曆間,主簿曾學周造舟濟人,楊先春贈以詩云:「菜茹不入曾公房,捐俸造舟成康莊。日渡行人應且遍,溱洧何如今九郎。」 今水淺可涉。

韋羌渡 在縣西四十五里。

下瀝洋 在縣西二十五里。

石牛渡 在縣東南十里。

林下渡 在縣東南十五里。

羅漢渡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即今羅渡。石潤渡 在縣東南四十里。

河頭 在縣南二里

青口渡 在縣南十里

趙墺渡 在縣南十二里。

寧海縣

登台橋 在縣東七十里,取孫綽賦語名之。《志》云:「橋成,葉信公登台,輔者誤。」 跨二十四洞,可通舟楫。宋紹定中,發運鄭霖與僧元海同建。其孫灊於橋東建庵,置田一頃,居民主之。元至治中,圮僧復元募建。明成化十七年,又圮令張弘宜修。今仍半廢,惟東二洞無恙。相傳初建時,有謝姓之女立誓養親不嫁,捐資助建故爾,豈孝感耶?

廣渡橋 在縣東七十步。

遺惠橋 在縣東,跨玉河。明萬曆壬辰,令曹學程建。近陳長官祠,故名。

桃源橋 在縣東一百九十步。昔傳夾岸多桃花,故名。按儲國秀自稱桃源主人,黃文獻有「桃源名更美」 之句,令王士弘號桃源仙宰。桃源,寧海之通名。

登瀛橋 在白嶠。宋集賢修撰陳行建。

陳家橋 在縣東十里白嶠。

呂公橋 在縣東十里

黃墈橋 在縣東十里

僧官橋 在縣東南一里洗馬潭下。明成化初,僧會永欽建。

縣橋 在鼓樓前五步

通德橋 在治前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