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9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筆架峰 在縣南十三里,三山對峙,若筆架然。天竺山 在縣南五十里,山多修竹。

月山 在縣南六十里,盤曲於檉溪之北,以形名。

雞鳴山 ,在縣南六十里。

淮巖山 在縣南六十里。拳然崇竦道旁松山 ,在縣南七十里。唐馬將軍倡義兵拒巢賊,立寨山巔,居民立廟山下,報祀之。

瑞山 ,在縣南九十里至一百五十里為烏巖,界於永康。

甑山 ,在縣西南十里。上有石壇。

紫衣山 ,在縣東五十五里。

八華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西界義烏。

西黃山 ,在縣東七十里。高百丈,長十里,週三十里。山土正黃色,或丹如硃。其下產「土硃、山墨」 之類,為金、紹兩郡龍脈束咽過峽之處。

稠巖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巖有石室。金山 ,在縣北五十里。

赤巖山 ,在縣東北十里,一名「孤絕山。」

馬鞍山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以形名。

白鹿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山形肖鹿,故名。鶴巖山 ,在縣東北二十七里,上有風穴。石洞山 在縣東南五十五里。

勒馬峰 :在縣南四里,為縣治案山。

東峴峰 在縣南八里

西峴峰 ,其峰峭拔,頂寬平,法輪禪寺居其中。虎峰 ,在縣北五十里。

九州尖 在縣東百餘里。高諸山五百丈。「第一峰 」 在縣東八十里,宋寧廟嘗禱雨於此。西巖嶺 在縣東三十里,夏山之西巔。

金鵝嶺 在縣東一百里。

長壽嶺 ,在縣東一百里,高七百丈。

馬騣嶺 在縣東二百四十里。嶺勢險峻,延袤三十里,為婺、台之咽吭。

南午嶺 在縣南十里。溫處台、閩必由之道。官清嶺 在縣南二十五里。高二百丈。

水衢嶺 在縣南五十五里,因嶺內橋名。石鼓嶺 ,在縣南四十里,有石如鼓,叩之有聲。畢嶺 在縣北七十里。

鷺鷥嶺 在縣北七十里。

大小嶺 在縣東北二十里蒿嶺之西。

蒿嶺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烏竹嶺 :在縣東北四十里。逶迤數折,與鷺鷥嶺、蒿嶺大小嶺相連,為北境之關隘。

白峰嶺 ,在縣東北七十里,高三百丈。

桃巖 在縣南六里,高三百八十丈,週二十里。清泉巖 ,在縣東五十里,自大隴山南來。鮑令巖 ,在縣南五里涵碧亭之上。

屏巖 ,在縣南三十五里,與禹山對峙。

西明巖 在縣南七十里。上有洞,可容數百人。烏舞巖 在縣南七十里,高五百丈,上寬平可容千人。唐馬將軍、陳都使共置寨於此拒賊。北甑巖 在縣南七十里。

黃藤巖 在縣南七十里清潭之上,約高三百丈。

馬鞍巖 在縣南七十里。形如馬鞍,故名。蟠谷巖 在縣南七十里。嶔崎危峭,不可逼視。烏巖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頂有石穴,名「清風洞。」

單令巖 在青臺山頂,東晉長山侯單稔隱此。「白雲洞 」 ,在縣西六里,中有玉女盆、瀑布、珠壁、石乳諸勝。

盆山洞 在縣東南一百三十里,洞有石如盆。桃源洞 ,在縣南十里,高城有桃花萬樹,溪流汨汨,眺望有武陵人之想。

石洞 ,在縣東四十里,二壁如削,高三十餘丈,長十丈,闊二尋,中有一澗,翠木上交,碧流下溜,風行水流,無有息時。

仙人洞 ,在縣南七十里檉溪。

涵靈洞 在縣北五十里舜山之側。

紫霞洞 在西嶺。元俞仲材居此。

畫溪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一名「東陽江」 ,源出邑之東南大小盆山。

東陽溪 在縣北五里。其源出邑之東南大小盆山,委曲行二百里至縣北,是為河埠,橫截縣後。

荊浦溪 ,在縣南四十五里。出大盆山。

橫溪 ,在縣南四十五里,源出大盆山。

臨售溪 :在縣東南一十五里。

渼沙溪 在縣東五十里,流入定安溪。

定安溪 :在縣東二十里。源出大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