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9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妃嶺 在縣南四十里,宣平縣界。

百長膝嶺 在縣南四十里。

蒻蓬嶺 ,在縣南四十里。

稽較嶺 在縣南六十里,麗水縣界。

燕山嶺 在縣西南十里。明正統十四年,尚書石璞、總兵官徐恭統兵過此,勦截處寇,改名「烏龍嶺。」

盛嶺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縉雲界。

鋪嶺 在縣北二十五里。

龍門嶺 在縣西南四十里。

佛堂嶺 在縣西十里

萬安嶺 在縣西二十五里。

宏閣嶺 在縣西二十五里。

後樹嶺 在縣西三十里。

雙巖嶺 在縣西四十里。

成嶺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茶碭嶺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

白嶺 在縣北一里,嶺半有「婺星樓。」

卲家嶺 在縣北二十五里。

笑客嶺 在縣北二十五里。

石倉嶺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玲瓏巖 在縣東三十五里。石竅玲瓏相透若斲成者,因名。又名金公巖,即劉女棲隱之所。上有峻石,若剖大甕,側立百丈。轉左五十步,曰平水洞,高倚斷崖,下瞰天井,井水深瀅,大旱不涸。行可二百步,嶺最峭絕,扳藤捫石,方得至巖上。前有一山,壁立崔嵬,若屏若幄,曰招聖峰。旁有小山,頹然偃仆,若冠履枕肱狀,曰「仙人臥。」 後一山石壁,峨然簇擁,曰仙都壇。其崖石巉峭,高百餘丈,鑿石梯而上,絕頂方稍平,惠力寺在焉。正統間,鄉人多避括寇於此山。

金雞巖 在縣南石巖側。古僧詩云:「自是世人無兩耳,幾曾不為五更啼。」

寶泉巖 在縣南二十里。上有方池,廣丈五尺,深數尺,甚旱不竭。其泉甘美,宜瀹茗。

大門巖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正統十四年,括寇熾,鄉民多避於此。

九峰巖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苦竹巖 在縣西十五里。

石鵝巖 在縣西十五里。形如鵝,故名。

藏金巖 在縣西十五里,教龍寺旁。

劉巖 在縣西三十五里。昔劉氏棲隱之所,因名。一名「金石巖。」 巖石峻拔,鑿石梯升巖頂。前有一山,陡峭若屏幄然,曰「招聖峰。」 後一山,廓然石屋,深廣五十丈,曰「仙都壇。」 正統十四年,避寇於此者以萬計,竟免於患。

魚鷹巖 在縣西北二十里。上有魚鷹之形。雙巖 ,在縣西四十里。自山下迤邐而上五六里,有石室二,舊蔽於草莽。洪武甲辰年,金華徐元吉剪闢,因石室以構禪院。

石城巖 ,在縣北一十五里白塔山下。

新巖 按《縣志》:在縣西南三十五里,石竅嵌空,儼若天造。隆慶年間,有道人募千金構一禪宇,門疊石磴,通鳥道,景物幽奇,觀者叢至,今毀。萬靈巖 按《縣志》:「在治東南三十里,徐永源建庵,名曰天池。」 高峻絕塵,亦巖之最高者。

楊梅岡 在縣南二十里。

十里岡 在縣西南九里。

白塔岡 在縣西北一十五里。

履坦岡 在縣北一十里,又名「隴岡。」

窯岡 在縣北一十里

東岡 在縣北一十五里。

楊柳岡 在縣北二十五里。

葉兒坑 在縣東二十五里。

張坑 在縣東三十里

龍門坑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雙坑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茶曹坑 在縣西二十里。

黃皮坑 在縣西三十里。

山坑 在縣北二十里

葉長坑 在縣北二十五里。

八仙坑 在縣北三十里。

學士坑 在縣東北二十里。昔有學士墓,故名。「禾坑 」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蔗坑 :在縣南二十五里。出糖毬。

桃花塢 在縣西南三里。

巖塢 在縣西二十五里。

黃塢 在縣西北五里

俊塢 在縣北一十五里。

阮塢 在縣北十五里

余家塢 在縣西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