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以居於此。宋治平二年,更名「寶嚴禪院。」 明洪武二十四年,改為寺,僧併入龍德寺。
惠香教寺 去縣二十五里。東晉時建,號曰「香嚴。」 宋熙寧二年,改今額。隆興元年重建。寺南香嚴亭圮自亭址入,稍北,曰一境森羅亭。又折而東,曰分月亭。亭在兩池間,故名。又折而西,曰狎鷗亭。亭正直三門南,下瞰方池,爽氣澤動。元至正十三年寺燬,後復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歸併各寺僧,立成叢林。今廢。
華藏禪寺 去縣三十里。舊名「寶林」 ,後晉開運二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明妙堂、環峰閣、來青亭、十法界境亭、涵碧亭,而環峰尤勝。巒林四週,濕翠欲滴。明洪武二十四年歸併各寺,僧立成叢林。今廢。
護聖教寺 在縣東二十五里,故周氏墳庵。元至元三十一年,僧文潛居之,號「華嚴法界重紀。」 至元四年,改額「廣福護聖院。」 明洪武二十四年,改寺僧併入左溪寺。今廢。
天宮講寺 在縣東四十里。唐大中六年,僧曇空建,號「寶仙。」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慶曆六年僧遇信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僧併入左溪寺。今廢。
惠安教寺 在縣東四十五里。唐咸通六年建,舊名「永泰。」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名「惠安院。」 咸平五年僧坦翁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改為寺。今廢。
寶應教寺 在縣東五十里。宋大中祥符中建。致和二年改為禪院。淳祐六年,松溪隆禪師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今名。
蜜溪教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有崖橫亙若廣廈,可容數百人。宋治平二年更名「法源院。」 大中祥符六年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復名「蜜溪寺。」 覺慈教寺 在縣南十里。舊名「慈恩。」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相傳唐慈恩法師嘗結庵於此,故名。宣和初寺燬於寇,淳熙初僧道禧建今廢。白巖教寺 在縣南五十里。宋乾德六年建。治平二年更名「寶林院。」 明洪武二十四年復名「白巖寺。」
龍華教寺 在縣北七里。僧善義建,今廢。石井教寺 在縣北二十里。舊名石井院。唐長慶三年建。宋咸平二年徙於黃安山。治平二年改普利院。明洪武間復改今名。
大樓禪寺 在縣北二十里大樓山。昔有江西樓子院,三僧游浙一人《五洩》降龍,一人江山伏虎,一人,廬於此山,因號大樓靈雲院。唐大中五年建,僧寶懽徙今所。宋大中祥符八年,改名崇寧院。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今名。今廢。
崇因教寺 在縣北四十里。舊名「崇福院。」 唐開成六年建,在大姑山下。宋治平三年改今額。紹熙五年,僧了新徙山前三百餘步。
惠雲教寺 在縣北四十五里。舊名勝峰。相傳阿太師道場舊在山上,火焚鐘墜山址,因改建江山教寺 。去縣北八十里,唐伏虎禪師道場。師名靈默,姓宣氏,毘陵人。唐太和五年僧仲偉重建寺。咸通八年,號曰「靈鷲。」
古城教寺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舊名「古城院。」 後周顯德中,吳越錢氏、劉尚書捨宅建。宋紹興間,慧辯講師郭純重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淨治院。明復今名。
官巖教寺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唐僧祖登,因結庵巖中,會歲旱,獨上絕頂,祈請,捐身投巖下,俄頃大雨,火化得五色舍利。其徒繪像事之。唐咸通中,賜今額。宋景定三年,妙空大師智印重建,以奉仁烈皇后。
吉祥教寺 在縣西南五十里。元大德三年,寶林僧法授建。
白佛教寺 在縣西南五十里。唐咸通八年建。元元貞元年僧崇義重建。
正觀教寺 在縣西南六十五里。舊號「止山。」 唐咸通八年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元大德十一年寺災,延祐六年重建。相傳唐荊溪尊者湛然於此讀書,故名。湛然則左溪弟子也,今廢。廣福觀 在縣東北八里。宋大中祥符間建,舊名「僊華。」
成真道院 在縣東南五里。元至元間,里人樓師遠等凡數十人啟經會,以「成真」 為名,因更經堂。又築三清閣,閣門兩廡,次第畢舉。度道士方守堅居之。明洪武初,道士方巨淵復新之。東山道院 在東門外。元邑人黃邦俊建,以奉佑聖,度道士于建山守奉。明洪武九年,道士葛處善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