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十七卷目錄

 處州府部彙考一

  處州府建置沿革考

  處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處州府星野考

  處州府山川考

  處州府城池考

  處州府關梁考

職方典第一千二十七卷

處州府部彙考一

處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處州古揚州地。春秋戰國屬越,越亡入楚,秦滅楚,以其地為閩中郡。漢孝惠三年,論助漢功,立越王後搖為東海王,都東甌,是為東甌國。建元三年,閩越發兵擊東甌,東甌王望舉國內徙,其地遂空。始元二年,遺民始出,乃置回浦,治二縣,屬會稽郡。建武初,廢回浦縣,改治縣為章安。興平二年,析章安南鄉置松陽縣。吳太平二年,分置臨海郡,領章安、松陽二縣。晉太康元年,分天下為十九州,揚州統郡十八,臨海隸焉。太寧元年,分立永嘉郡,領松陽縣,而章安自屬臨海郡。別見《台州》。宋元嘉三十年,分揚州為會州,統永嘉郡。孝建初,改會州為東揚州,後省入揚州,改揚州刺史曰「牧」 ,永嘉隸焉。梁普通六年,復立東揚州。陳永定三年,省東揚州,并屬揚州,改永嘉郡為縉州。天嘉三年,復為永嘉郡,更置東陽州,永嘉屬之。隋開皇九年,省東揚州,廢永嘉郡,置處州,析松陽之東鄉,置括蒼縣。處州之領縣二,曰松陽、括蒼。十二年,改處州為括州。大業三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領括蒼、松陽二縣。唐武德四年,以松陽為松州,復以永嘉郡為括州,領括蒼一縣。八年,廢松州為松陽縣。貞觀元年,括州隸江南道。聖曆初,析括蒼置縉雲縣。景雲二年,析括蒼置青田縣,析松陽置遂昌縣而括之。領縣凡五,曰括蒼、松陽、縉雲、青田、遂昌。開元二十一年,以括州隸江南東道。天寶元年,改括州為縉雲郡。至德二載,分江南為浙東西道,縉雲郡隸東道。乾元初,改縉雲郡為處州,析括蒼置龍泉縣而處之,領縣加一。後處州復為括州,時不可攷。大曆十四年,合浙東西為兩浙道,復以括州為處州,避代宗太子适名也。括蒼亦改為麗水。建中初,復分浙東西道。二年合。貞元三年復分,分時處隸於東梁。開平初,封錢鏐為吳越王,處屬吳越國。四年,錢鏐與楊行密仇惡,聞其姓,改松陽郡為長松。晉天福四年,改長松縣為白龍。宋太平興國二年,錢俶納土,吳越國除處州,領縣六,曰麗水、白龍、縉雲、青田、遂昌、龍泉。至道三年,處州屬兩浙路。咸平二年,改白龍仍為松陽縣。熙寧七年,分浙東西為兩路,九月合。九年復分,十年復合。分時處隸東路。宣和四年,詔避「龍」 字,改龍泉為劍川。紹興初,復為龍泉縣。二年,又分浙為東西二路,東路治紹興府,督處州。慶元三年,析龍泉置慶元縣而處之,領縣凡七,曰麗水、松陽、縉雲、青田、遂昌、龍泉。慶元元至元十三年,改處州為處州路,屬江淮行省。二十一年,改曰浙江等處行中書省,處州路屬之。至正戊戌,明克處州路,改為處州府。洪武元年,隸浙江等處行中書省。九年,改為「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處州府隸焉。領縣七,仍宋舊。景泰二年,析麗水置雲和、宣平二縣,析青田置景寧縣而處之,領縣加三,凡十縣,曰麗水、青田、縉雲、松陽、遂昌、龍泉、慶元、雲和、宣平、景寧。

皇清因之。

麗水縣:附郭。

隋析松陽置括蒼縣,屬處州,尋屬括州,尋屬永嘉郡。唐括蒼縣屬括州,尋又屬縉雲郡,尋屬處州,後改名麗水縣。後五代,麗水縣屬吳越國。宋,麗水縣屬處州。元,麗水縣屬處州路。明,麗水縣屬處州府。

皇清因之。

青田縣

唐析括蒼置青田縣,屬括州,尋屬縉雲郡,尋屬處州。後五代青田縣屬吳越國。宋,青田縣屬處州。元,青田縣屬處州路。明,青田縣屬處州府。

皇清因之。

縉雲縣

唐析括蒼置縉雲縣,屬括州,尋屬縉雲郡,尋屬處州。後五代縉雲縣屬吳越國。宋,縉雲縣屬處州。元,縉雲縣屬處州路。明,縉雲縣屬處州府。